再访映秀 内心重建刚开始
杨时旸(《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三年之后,映秀变成了一座簇新到夸张的新城。这里有仿碉楼独栋别墅、藏式风格小楼和四面玻璃墙的菜市场。湍急的河水从新城脚下冲刷而过。在一片新建筑包围中,还保留着漩口中学和一些其他建筑倒塌的遗址,这些瓦砾被围栏圈定成为外界到此参观拍照的“景点”。同时也在向人们提醒着这里三年前的样子。
三年前,作为重灾区的映秀几乎难以见到完整的建筑。五六层楼高的巨石下压着弱小的轿车。道路两侧有戴着口罩的武警一路小跑地搬运出一个又一个裹尸袋。“漩口中学”四个字歪歪斜斜的插在一堆碎石瓦砾当中。一位负责交通的官员神情憔悴的指着我脚下说,“这下面15米埋着一辆中巴车,挖不出来了。”
三年过去了,映秀新城重新生长出来。去年腊月二十八,映秀镇的人们从板房陆续搬迁到新城居住。但显然,人们对这些簇新的、如影视城一样的建筑需要时间慢慢适应。房屋漂亮的外表映衬出的是内里粗陋的装修-----人们并没有更多的钱装饰一个舒适的家。告别板房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居民们告诉我,他们对这里还没有亲切感,觉得这是一座座房子而不是家。5-12三周年逐渐临近,一些援建省市的相关领导来此参观。导游用麦克风大声介绍“户户住新房,家家搞旅游”。确实,很多居民都在自家房门上挂出“某某旅社”的招牌,以每间几十元的价格出租三楼的房屋,但设施和酒店用品的缺乏让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客人。人们在地震遗址参观、拍照之后离去,回到一小时车程外的成都。
三年,一个被地震彻底摧毁的镇子变得焕然一新,从这一点看来,所谓重建已经基本完成。但这只是民居、学校和公共设施的重建。人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社区以及新环境为他们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现在的映秀更像一个完美的花园,居民像是被暂时植入的过客。他们需要把这个花园一点点变旧,一点点增加烟火气息和真实感,需要把一个新城变成新家。
从这一点来讲,内心的重建刚刚开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