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网:汶川,一个震动世界的地方

2011年05月12日 19:5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网:汶川,一个震动世界的地方
     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这是5月9日,温家宝在茂县南新镇牟托村看望村民。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汶川,一个震动世界的地方。

  3年前的5月12日,8级强震击中这里。大自然瞬间的地覆天翻重创了人类,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8万、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近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满目疮痍……举国同悲,全球震惊。

  从此,这个中国西南深山中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地方牵动着全球目光。而中国政府对巨灾的快速反应、解放军的不怕牺牲、普通老百姓的无私奉献,以及灾区人民表现出的坚忍、顽强与秩序也深深震撼了世人。

  如今,曾经的废墟上又一次地覆天翻:191万户农村住房、近29万套城镇住房、2915所学校拔地而起,37个重点城镇已然重建,4543公里干线公路和2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延伸到灾区各地。

  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就崛起一座城镇,每天就有3所学校、1700多套住房在灾区建成,汶川奇迹震动世界。

  “不敢相信!这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吗?怎么一点都看不出地震的痕迹!”美国客人、芝加哥湖岸旅行社总经理贝蒂,5月初在震后重建的四川汶川水磨镇参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说:“灾区的实地考察,让我深切感受到灾区重建后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奇迹背后更有不同寻常的力量。

  人们记得,强震刚过余震仍频之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什邡市蓥华镇的一处工厂废墟旁那掷地有声的话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人们也记得,震后第12天,第二次赶赴灾区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震中映秀对中外记者表示:“过3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

  震后仅仅一个月,中央就正式作出对口支援的决策,19个对口支援省市,带着700多亿元援建资金,奔赴灾后重建的一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年就确定了3年完成恢复重建的目标和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计划投入资金一万多亿元。即便是之后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没有影响中央和地方重建资金的投入。

  3年中,温家宝10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统筹兼顾、依靠群众、依法重建,要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3年过去,蓥华镇那座被震垮的工厂已经在不远处重建、投产,旧址废墟上建成了整洁、庄严的什邡地震纪念广场。行驶在由北京市对口援建的宽阔的北京大道上,当地司机刘师傅对记者说,重建后的什邡基础设施“至少向前发展了20年。”

  高效率的动员机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以及执政党“和人民在一起”的不变承诺,共同构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

  灾难的突然降临往往最能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与韧性,也能检验一个社会制度的活力和效率。

  事实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动员能力和高效救灾体系;没有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没有在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同时取得灾后恢复重建决定性胜利的雄厚经济实力;没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就没有“3年重建”的勇气和决心。

  汶川的新生令人惊叹,但汶川奇迹留下的不仅仅是灾区崛起的新居和宽阔的公路。

  “有了新家就有了新希望。”已经住进新县城的老北川籍居民谢红英这样展望自己的未来。

  而在日本记者的笔下,重灾区阿坝水磨镇的“餐馆和土特产品商店依次排开,多则一天有1万多名游客来此观光。对于这一派意想不到的复兴景象,很多居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什么都比震前好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