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员现代“微服私访”被指笑话 关键要有“续集”

2011年05月13日 09:2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海南日报》报道,自4月中旬开始,海南省三亚市在市政府党组成员、各政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强力推行为期半年的民生体验活动,且每周须提交一份体验报告,尽量避免雷同。两轮体验后,已累计收到约200份“体验作业”。打的难、公交站牌信息更新不及时、银行排队时间长、大排档缺斤短两、医院就医环境差、购物环境不佳等成为体验者反映最多的问题。

  现代政治制度下,还需不需要官员“微服私访”?这种发现问题的方式是不是已经过时?从公众舆论来看,仍没有标准答案。

  反对

  现代微服私访是笑话

  三亚官员的“现代微服私访”都“访”到了什么,据报道,成果包括等了80分钟才办理了银行业务、打车遭遇数次拒载等等。问题是,这样的事情还需要“微服私访”吗?在古代,“微服私访”是一个带着浓郁民生情怀的词汇。它的诞生,是因为古代没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信息渠道不畅;而官员自小“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官后出门有衙役举牌要求民众“肃静回避”,交友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此官员乃至皇族出于体察民情或者其他目的,就需要脱下制服“混”入老百姓中间去。

  而在现代,官员已经不需要“玩”这套了。拿银行网点长时间排队来说,就算你很少去银行网点,难道你不读报纸、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上网吗?这已经是各大媒体轮番质疑、拷问、抨击过无数次的现象了呀。再以出租车拒载而言,哪怕公安局局长从来不打的,你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难道都不打车或者没跟你说过这类事情吗?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里自己本该知道的情况,再“访”一轮去证实它,不过是无效信息的重复出现。

  时代已经不同了,“微服私访”在古代可以造就佳话,在现代还用这招,就会造成笑话——我们的干部,本来就不能够、不应该、不允许像古代的官员那样脱离群众。官员们在八小时以外应该就是一个正常的公民,也应该和普通人一样去银行存取钱、去街头打的、去菜市买菜、去车站买票……这才是活在人民中间的干部。当我们的官员花钱被公款包办、出门被公车包办、生活被秘书包办、信息被下属包办的时候,不知今夕何夕的“微服私访”就会变得“新鲜”,在老百姓异样的目光中,被一些人拿来当作好玩的东西。李辉

  支持

  亲身体验才知真相

  为什么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决策会受到公众质疑,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部分官员报告和讲话中的成绩也很难得到百姓的认同呢?问题就出在脱离群众上。政府研究制定事关民生的重大决策时,很少会听取普通群众的意见,往往是由少数几个官员拍板定案。虽然有时也会征求专家的意见,但高高在上的专家们和官员一样,也与普通群众相距甚远,并不真正了解民生疾苦。如此出台的政策,自然不符合社会的真实情况,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三亚力推官员“民生体验”值得肯定。

  虽然小到公共厕所管理、公共汽车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公共休闲场所器材损坏,大到旧城区路面改造、交通指示牌梳理、公交线路编排的“民生作业”,并未涉及市民最关心的房价、教育、医疗费、物价等问题,至少也能让有关部门了解到很多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根据这些毛病对症下药。就拿屡被诟病的公交车、出租车运营问题来说,其主管部门三亚市交通局原以为成绩不小,现在才知道还存在这么多毛病。要是没有“民生体验作业”,自认为干得不错的三亚市交通局哪会想办法改进城市公共交通?

  只要“民生体验”能够继续下去,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认真改进,对推动三亚的城市管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就必然会起到积极作用。而其他城市,也有必要学习三亚的经验,让官员更多地体验民生之艰,才能让政府的工作更贴近市民需求。杨国栋

  追问

  问题只能“访”出来?

  三亚官员的“微服私访”真是不访不知道,一访吓一跳,当他们沉下身体到基层、到一线,就发现了工作中还有许许多多不足,并能采取措施改进,当然这是值得鼓励并提倡的。

  但是,仍有两个问题值得追问:一是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的是长期存在,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发现?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没有看见”还是“熟视无睹”?如果是“没有看见”,那就是工作人员不深入基层,长期坐在办公室,一杯茶、一张报纸、上着网、聊着天打发了本该干实事的时间。如果是“熟视无睹”,那就证明这里的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把群众的疾苦当回事。二是官员靠自己的“微服私访”才能发现问题,是不是说明这里民意还不畅通,存在敷衍了事、对群众呼声漠然处置等情况?

  在现代社会,只有靠官员的“微服私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不是进步,相反暴露出了政府自身在政务畅通、政令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古时候才能出现的“微服私访”的清官,我们要能够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的“阳光干部”。田斌锋

  建议

  关键是要有“续集”

  中国老百姓对官员“微服私访”向来怀有较好的印象,这估计主要得益于各种以戏说为主的影视剧作品。在这些影视剧中,皇帝或者是朝廷命官通过微服私访惩治贪官污吏,救济百姓黎民,确实让人津津乐道。

  按理说,现代政治有法律可依,有制度可循,本不用官员们去向古代的皇帝大臣取经,但现实太复杂,既然有人连高级官员都敢糊弄,也就更别说其他级别的官员了。所以,现代官员“微服私访”,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起码他们能够看到一些真实客观,没有经过遮掩的问题;能够避免有些下级官员欺上瞒下,粉饰太平。

  但只发现问题,显然不是官员“微服私访”的目的,发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三亚市各个部门的官员“微服私访”之后,也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体验报告”,目的正在于研究和解决这些私访中发现的问题。政府的打算很好,但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解决了的问题如何才能保持长久,不让其死灰复燃,才是最终判定官员“微服私访”成败的关键。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官员的“微服私访”,应该像拍摄影视剧一样,有个“续集”。你现在着手研究和解决问题了,但是一年以后,两年以后,或者是更长时间以后,应该再深入群众、走进民间,看看这些问题是否还存在,是否出现了反弹。而且,以笔者的看法,“续集”演得好与坏,成与败,还必须得有老百姓的积极配合,具体说来,就是要善于和敢于请百姓给政府的工作打分,问题解决没解决,解决得如何,最后应该由老百姓说了算。

  所谓的“续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必须把一些问题的解决通过制度建设固定下来,通过出台政策和管理规定稳定下来,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官员人走政息,防止“微服私访”的效果夭折短命。苑广阔

  观察

  在褒贬之中纠结着

  “微服私访”有用吗?说有用也有用,那是因为做总比不做好。说无用也无用,因为如果不是出于真心就可能沦为形式,甚至是一种作秀。于此,褒奖和贬损似乎都有理由,又都没有理由,“微服私访”于民众情感来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地步。

  这种感觉就像到窗口单位办事,对方忽然很礼貌地跟你说话,热情周到地为你服务,让人感觉很温暖,有一种想送锦旗的冲动。但仔细一想又感觉不对,原本这些就是他们的职责要求,明知是一种作秀还依然亢奋无比,只会带来更大的失望;若批评,则又无助于提高积极性,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感。若不想纠结,则只好姑妄看之,姑妄听之,有了效果和事实之后的判断才能更为客观。堂吉伟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