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去,和百姓聊天,他们提到自己乡里的领导时说,架子大,有官腔,往往是讲半天话,听不明白一句。和乡里领导谈心,他们似乎也很委屈,说自己很想干出点成绩,但往往事不如愿,百姓不给“面子”。
一方面是群众不喜欢领导摆官谱、讲官话、打官腔,有怨气;另一方面是为官者想干事、有激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很憋屈。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地气”接得少,讲话讲不到百姓的心里,做事难合群众的意。
如今,干部倡导年轻化,在乡镇一级的领导岗位上,有不少是年轻同志。他们走出“校门”进“部门”,有激情,有思想,理论水平也很高,就是了解基层实际少,了解群众意愿少。新官一上任,“地气”不接就想燃起“三把火”,急于表现、求“功”心切,干事情不闻民声拍脑袋,凭空想象,结果工作很难抓到点子上,话也很难说到群众的心坎上,事也做不到群众的意愿上。
还有一些乡镇干部,官当得久了,变得“油滑”了。高高在上、派头十足,上午乡镇待一会儿,下午小车一开,一溜烟回家进城。对此,群众有形象的说法:“有的干部像候鸟,白天群众找不到,晚上全都进城了。”甚至有些干部不善于讲百姓话,一张口就是讲“理论”,一工作就是发“命令”,喜欢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某地换了乡镇领导,半年过去了当地百姓只闻其“令”不见其人,偶尔一次到村去也是倒背双手,指点一番,“昙花一现”,很少走进百姓家,问问群众所需所求。
群众说,脚上不沾土,不是好干部。为官者,当以民为天。作为乡镇干部,更应该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明白群众的真实意愿,走乡间小道,蹲田间地头,对百姓知冷知热。只有真正和百姓打成一片,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话才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事才能做到群众的所想所盼上,群众才会没怨气,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拥护你,才会给你掏出心窝子,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顺当。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桥梁更是基石。乡镇干部处在基层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而,乡镇干部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工作起来也非常辛苦,工作之中也常有不如意,迫切需要上级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群众的理解。但就社会和群众而言,只有你实实在在与当地百姓发生了联系,才有理解与支持的基础。有人说,看一个乡镇干部称职不称职,就看他和群众走得近不近,会说几句百姓话,做了几件百姓叫好的事。因而,群众才是称量基层干部的秤砣。(郭震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