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找准“爆破点”让“工程腐败”轰然倒掉

2011年05月20日 15:2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纪委监察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情况。2009年9月到今年3月,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3.31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7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78人,县(处)级干部1089人。

  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起典型案件,这些案件发生在20个省(区、市),涉及廉租房建设、地铁建设、水利建设、征地补偿、矿产开发、房地产建设、学校工程、公路工程等多个领域。

  “肥肉”一样的工程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每个参与者都如蝇逐臭,群蛀者无不企图分享到一汤半勺。“大楼站起来,干部倒下去”一再成为基建魔咒,“工程腐败”几成顽疾。

  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链条,据称牵涉的环节多达13个,环节与环节间皆为利益共同体,皆有咬合的密齿,随时预备“前腐后继”。

  腐败怵目惊心:规划远离理性与公众意向,频频“孵”出怪胎,催生乱象;批地和工程建设前端的规则就让人笑掉了大牙;串通围标的“暗道”深不可测;随机“私设公堂”就是一处发包交易的场所,层层转包扒皮;物资采购成为牟利自由空间,舍优求劣、舍廉求贵正是常态;资金运作的“游戏流程”波谲云诡,博弈“黑手”令人眼花缭乱;“小钱换大钱”,工程款结算对成本的掐算精细骇人……宗派圈子、裙带关系、条子工程、家族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豆腐渣工程,每一细节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似已形成了一种“腐败机制”,一种内在的惯性。

  专项治理“工程腐败”,严查党员干部违规干预工程建设是重要目标。由于某些政府部门独揽审批、执法权于一身,权力过于密集,在失去监督制约的情形下,必然热衷寻求权力变现,为开发商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致使“工程腐败”多发、易发、群发,窝案串案并发,成为“重灾区”。

  2009年8月,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为此,2010年5月7日,中纪委印发了《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党员干部违规干预工程建设细化为9方面39种具体行为进行惩处,以规范工程建设秩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

  专项治理时间已过大半。从中纪委监察部5月17日新闻发布会的通报来看,目前,已严查了一大批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并探索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做法。例如,成立查办协调小组,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成员有检察、公安、法院、审计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人员;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采取跟踪督办、挂牌督办、交叉办案、下查一级等方式,创新办案工作模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等等。

  然而,由于“工程腐败”由来已久,其形势绝不容乐观,何时破解“工程上马,领导下马”,仍备受社会关注。

  治理“工程腐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着眼建立防范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权力节点的监控,找准爆破关键“点”: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有效途径,彻底斩断权与利勾结的罪恶黑手,钳制利益链条,二是公开权力运行全过程,以灿烂的阳光驱走权钱交易的魅影,三是通过制度保障项目审批、招投标等重点环节,封堵权钱交易空间,让条条杠杠都成为“钢筋铁骨”,让制度规则代替权力说话,四是加大问责机制力度,严肃追究连带责任。如此,“工程腐败”才会从根基上动摇,轰然倒掉。(窦永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