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盱眙遇60年罕见大旱 龙虾减产螃蟹濒死(图)

2011年05月26日 09:4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苏盱眙遇60年罕见大旱龙虾减产螃蟹濒死(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331年前,黄河夺淮,水淹明祖陵和泗州古城——此地属今日江苏盱眙;331年后的今天,江淮大旱,淮河、洪泽湖水位告急,明祖陵地宫探头露脸。

  旱情在盱眙俯拾皆见!

  当地明祖陵镇,小麦高不足膝;干涸的水沟里,抗旱的农民奋力踩铁锹,就是挖不动土;农民们担忧,小麦歉收之后,6月10日前后的插秧,会因为干旱而耽误。

  在城里,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干旱

  但干旱就在我们身边

  似乎一夜之间,干旱突如其来:2009年的华北大旱如此,2010年的西南大旱如此,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干旱更是如此。

  说突如其来,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干旱似乎只是在“局部”。哪怕出门几十里就是无法耕作的土地和无法养殖的鱼塘,但只要自来水管里能够出水,很多人对干旱是没有太多感觉的。

  而在苏北,那一块块龟裂的土地,那一张张农民焦灼的脸,当身临其境时,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揪心——他们正在承受的,是一场60年来罕见的旱情!

  干旱会缓解的,令人震惊的这一幕会过去的。但是,我们不能逐渐忘却……

  一座本来泡在水下的陵墓……

  水下皇陵“露脸”后得注水保护问题是水灌进去又干了,只好再灌

  抽水淹池,才过了4天多,地宫拱门又露出来了。昨日上午,记者探访盱眙县明祖陵陵园,地宫汉白玉横梁上,300多年前留下的朱砂历历在目。半月形的水池已见底,浅水里有成群的小鱼游动。拱门下的一汪水里,一条小鱼在翻肚挣扎。

  在当地人杨军记忆中,1991年发大水,明祖陵陵园内,水超地面10多厘米。后来洪水消退,明陵地宫所在的水池,水深一度有1米多。他预料不到,20年后陵园遭旱灾,水下皇陵会露脸。如今,陵园内,不乏有听闻风声,前来看热闹的外省游客。

  明陵园管委会副主任陈义友说,他们一直在注意水位变化,5月19日,第一次发现地宫的拱门和甬道浮出水面,“300多年来,这是头一回。”当天上午,管委会就向县里作了汇报。

  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衣冠陵,祖父母的实葬地。按当地人的话说,地下的宝贝不计其数。“尽管文物考古价值很大。上级领导慎重考虑,还是决定抽水恢复原貌。”陈义友说,这其中,既有不易开挖的因素,更有永久保存文物的用意。

  5月20日晚,管理人员抽水入池。但地宫的水位在地下接通附近的湖域河域,才几天过去,皇陵又露脸了,“今天下午就抽水,要继续保持原有的文物环境。”陈义友说。

  一块本该丰收的土地……

  一位种粮大户正在带人“抗旱”

  他足足亏了150万

  种粮大户王印石损失惨重。在小麦种植区,除非等到收割,地里几乎看不到人,但在明祖陵镇明祖陵村乡道旁的旱沟里,记者遇到了65岁的王印石,他在指挥一帮农民“抗旱”。

  一个老农用力踩着铁铲,想把沟挖得更深,但脚下都是硬土。“根本就挖不下去。”在他们身后,是更多的旱沟,还有大面积的“矮麦”。麦穗齐平,但又青黄相杂。走进地里,小麦都不及膝盖高。在盱眙多个乡镇,记者看到绝大多数的麦地,长的都是这种“矮麦”。

  “往年,包括去年,麦子都是齐腰高。亩产八九百斤。”出租农地的于保友说。今年的情形,王印石没有预见。这片农田本算肥沃,靠近洪泽湖和溜子河,引水灌溉起来容易,去年冬天,他和另一朋友在这里承包了3200亩地。“算得上是盱眙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了。马路两边,这一大片全是我的。”

  王印石搞农场承包11年,这是第一次失手,他的焦灼写在脸上。拔起几棵最矮的青麦,长约25厘米,“正常的麦子是这个3倍长,穗也更长更粗。”王印石说。

  即使亩产800斤,也是个不错的收获。但如今,平均亩产300斤都不一定能有。“1斤就是1块钱,一亩地少500块,3000多亩就少了150万。”王印石欲哭无泪。他的账本里,一年的承包经费是230万,种麦成本则是140多万。

  一片本应丰美的水域……

  石臼湖的螃蟹呢?

  缺水就不能脱壳,最后可能死亡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干旱!”53岁的溧水县水产良种场养殖大户张跃明站在水塘边愁眉苦脸。

  在他的身后,正常蓄水十几米深、面积达207平方公里的石臼湖已干涸见底。湖里29100亩围栏养殖螃蟹的滩涂严重龟裂,湖底现出一道道八九厘米宽裂纹。

  “我承包了170亩的水面繁殖鳜鱼苗,还养螃蟹,投入80万元。”张跃明说,今年洪蓝镇就没有下过雨,石臼湖也干了,鱼塘无法换水,只好把两三个塘的水抽到一个塘,再不下雨,水没了,鱼就死完了,连本也收不回来,现在已亏50多万了。”

  “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干旱。”站在鱼塘里捞水草的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说:“从来也没听说过石臼湖还能干!”

  “水快没了,鱼塘里的水草必须捞出来,不能和鱼苗、螃蟹争氧气。”张跃明补充道:“像我这样的养殖户在石臼湖边还有很多。”

  洪蓝镇紧临石臼湖,是溧水县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当地的螃蟹养殖户李爱顺自家有80亩稻田养殖的螃蟹,如今石臼湖干涸了,自家的池塘也面临干涸。现在这个时节,螃蟹正处在第二次脱壳到第三次脱壳生长期,对水源的需求量也很大,严重缺水,会导致螃蟹不能按时脱壳,最后导致死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