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吴邦国在南非国民议会发表重要演讲(全文)

2011年05月27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5月25日下午,正在南非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南非国民议会发表题为《弘扬传统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弘扬传统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在南非国民议会的演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2011年5月25日 开普敦)

  尊敬的西苏鲁议长,

  尊敬的马赫兰古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在我对南非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之际,有机会来到国民议会,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兄弟的南非人民和非洲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南非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这片广袤神奇的大地,不仅以两洋交汇的壮美风光、灿烂独特的多元文化闻名于世,更以反种族隔离斗争的光荣历史、争取人民自由平等的伟大胜利享誉世界。新南非成立17年来,贵国政府和人民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经济蓬勃发展,种族和睦相处,民生不断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南非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形象,“彩虹之国”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中国人民对南非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钦佩和高兴,衷心祝愿兄弟的南非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心心相印。早在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的正义斗争中,中国人民就坚定地与南非人民站在一起。1998年,中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掀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13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各自对外关系中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是少有的。

  ——战略互信不断加深。建交仅两年两国就确立了伙伴关系,2004年提升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再上一个台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形象地说,中南政治关系的发展就像田径赛中的“三级跳”一样。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建交不久曼德拉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就实现了互访,此后姆贝基总统、祖马总统多次访华,胡锦涛主席等中国主要领导人也先后访问南非。上个月,两国元首还在中国海南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期间进行了很好的会谈。

  ——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南签订了投资、贸易、技术、税收等多个双边经贸合作协定,务实合作涵盖贸易、能源矿产、农业、房地产、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双边贸易额从16亿美元增加到257亿美元,增长了15倍,中国已成为南非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南非也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一批有实力、讲信誉的中国企业在南非创业发展,不少世界知名的南非企业赴华投资兴业。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出资54.6亿美元入股南非标准银行,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的金融类投资。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南非已成为与中国建立友好省市最多、设立孔子学院最多、吸引中国游客最多和拥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非洲国家。2010年,首站赴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5.4万人,同期南非有6.4万多人次来华,分别比上年增长34.8%和25.5%。近年来,“感知中国·南非行”、“相约北京·南非周”等大型文化活动相继举办,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中南人文交流的新高潮。

  还值得一提的是,两国立法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中国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15个国家中,南非是唯一的非洲国家。在此,我愿向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南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南非议会和各位议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和南非同为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同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重要的历史责任,广泛的共同利益,巨大的合作空间,使两国关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意义。中方愿同南方一道,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巩固战略合作的基础,丰富战略合作的内涵,共同开创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期盼。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壮丽史诗,国家实力一天天强起来,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中国发生沧桑巨变的原因。我想,最根本的是我们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强国富民道路。这当中,很重要的有这样三点。

  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切身体会到,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关键所在。贫穷落后是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实际,解决中国一切问题要靠发展,战胜一切挑战还要靠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横下一条心,排除一切干扰,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连续制定和成功实施六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制定和实施数十个相关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多个区域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持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与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加到5.8万多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由1.8%提高到9.5%,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26美元增加到4300多美元,增长了18.4倍。国家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加到8.3万亿元,增长了72.4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400多公里,电力装机达到9.6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顺利实施了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奋力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亿万人民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发展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

  第二,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切身体会到,改革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释放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才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锐意推进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0%的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积极培育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坚决实行对外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2.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万家。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各个方面,努力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形成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亿万人民从改革开放中看到了希望,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逆转。

  第三,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切身体会到,稳定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前提。中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要在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现代化建设,没有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可能陷入内乱和分裂的深渊。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战略高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不折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正确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在中国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始终保持了国家政局长期稳定。二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0年与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2亿人,减贫人数约占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的75%。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9.7%,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57亿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2亿人。9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由86万人增加到2231万人。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10年的73.5岁。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够顺利进行,亿万人民从稳定中尝到了甜头,从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和谐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目前,我们正按照中国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信,只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改善民生,不断促进和谐稳定,中国就一定能够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先后六次访问非洲,亲眼目睹了非洲大陆的发展进步,亲身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勃勃生机。今天的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一个团结自信、阔步前进的新非洲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加强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深化中非友好合作符合中非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中非共同发展进步,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我这次非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弘扬中非传统友谊,推动中非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回首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2000年,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构筑了中非集体对话与务实合作的新平台和新机制,掀开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加强对非务实合作的8项政策举措,绘就了中非合作的新蓝图,成为中非友好合作新的里程碑。2009年,中国政府在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又推出8项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过去的10年,中非贸易额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69亿美元,1600多家中国企业到非洲安家落户,仅2010年直接投资就达到10.7亿美元,是2000年的5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中非务实合作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展望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对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非友好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因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我们秉持和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要坚持平等相待。这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考验、取得长足发展,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充分尊重对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绝不干涉对方国家内部事务,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历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把援助当作单方面的赐予,从不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中国愿与非洲各国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非关系,密切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对话与协商,继续保持中非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政府、立法机构、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夯实中非关系的政治基础,永做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二要坚持互利合作。这是我们内在的共同需求。中国和非洲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而且双方经济互补性强,非洲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中国有适用技术和成熟经验,中非合作领域多、空间广、潜力大。近年来,中非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这为中非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双方应抓住难得机遇,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经贸合作主体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能源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不断提升互利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中方将继续扩大从非洲进口,鼓励和支持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加大技术转让力度,逐步扩大对非援助规模,优化援助结构,使援助项目更多向民生、人文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倾斜。

  三要坚持相互支持。这是我们独特的战略优势。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中非始终相互理解、患难与共,只要朋友有困难有需要,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始终不渝地给予坚定支持。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深刻调整的今天,双方应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进一步密切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舞台的配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开放市场、减免债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非洲国家谋求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的努力,支持非洲联盟在加强非洲团结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正值第48个“非洲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非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谋求发展进步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包括南非人民在内的非洲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实现非洲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新的辉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