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财政近期将再下达一批特大抗旱经费

2011年05月28日 0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5月24日,洪湖水位低落,岸边干涸见底。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承影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5月28日电 国家防总网站消息,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等省;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6218万亩(水田缺水1686万亩,旱田缺墒4532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等省区;有507万人、3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内蒙古、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降雨严重偏少,江河来水不足,水位持续偏低。5月2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受旱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累计雨量20~40毫米。此次降雨过程对缓解当前南方地区严重的旱情有利,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此次降雨历时不长,分布不均,雨量总体不大,未形成有效径流,对提高江河水位、增加湖库蓄水作用不大。

  面对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水利部提前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已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一是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旱情和抗旱工作动态。二是加密会商分析,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多次发出通知,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各项抗旱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指导,4月15日以来先后派出 13个工作组深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陕西等省,协助指导地方抗旱救灾。四是强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其中5月中旬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下达资金1.35亿元。五是强化物资支持,5月18日和19日,紧急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调拨80台(套)850立方米每小时的大流量水泵、50台(套)潜水泵、195个运水罐以及汽油和柴油发电机组等配套设备运抵湖北、湖南投入抗旱。六是强化工程调度,科学调度三峡水库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努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今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中下游补水180.87亿立方米,其中5月初以来向下游补水27.64亿立方米,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位最大回升 1.39~2.72米。5月27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1.99米,相应蓄水量208.49亿立方米,日均入库流量903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 11600立方米每秒。长江干流汉口站水位17.00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3.71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10.52米,分别较近期最低水位回升了 2.20米、2.39米和2.14米。

  下一步,国家防总、水利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继续做好三峡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统筹兼顾防汛、抗旱、发电和航运等多方需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三峡水库水量调度方案。督促旱区各地也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骨干作用,强化江河湖库的科学调度,保障生活生产用水。二是抓住有利时机多提水。沿江、沿湖地区要抓住长江和两湖水位抬升的有利时机,开动一切设施设备力争多引、多提、多蓄,尽最大努力增加抗旱水源。三是千方百计多打井。距离河湖较远的地区要根据当地地下水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应急打井,开辟地下水源补充地表水源的不足。四是全力组织送水保人饮。对于出现饮水困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应急送水能力,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必要时组织动员机关、企业、解放军、武警部队等为群众送水。五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要根据天气情况,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增加抗旱用水。六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关部门要因时、因地、因水制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备好所需农用物资。七是继续加大对地方的指导支持。适时加派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地方科学抗旱,近期中央财政将再下达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重旱省区抗旱工作,并将根据地方抗旱需求加大中央抗旱物资的调拨力度。八是提高警惕预防旱涝急转。旱区各地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预防旱涝急转,及时开展防汛组织动员和检查准备工作,全力保障度汛安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