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洞庭湖因旱大幅“缩水” 部分湖区变“草原”(图)

2011年05月28日 15: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洞庭湖中心地带由于长期无雨变成了“草原”(5月27日摄)。连日来,受降雨偏少和长江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湖南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见的持续干旱。记者27日从岳阳出发乘船深入洞庭湖腹地,用镜头记录下湖心“干渴见底”的画面。 龙弘涛 摄
洞庭湖中心地带由于长期无雨变成了“草原”(5月27日摄)。连日来,受降雨偏少和长江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湖南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见的持续干旱。记者27日从岳阳出发乘船深入洞庭湖腹地,用镜头记录下湖心“干渴见底”的画面。 龙弘涛 摄

  今年的春夏连旱,使得洞庭湖湖区水面锐减,与历年同期平均面积相比偏小6成。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专家韩沁哲表示,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2011年1月以来,洞庭湖区累计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5—6成,通过气象遥感卫星监测到5月17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仅为382平方公里。5月21日到24日出现了一段降水过程,加之三峡水库放水的作用显现,5月27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洞庭湖水体面积增加577平方公里,但仍处于低值范围。洞庭湖腹地昔日一望无际水域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一片辽阔的“绿色草地”,犹如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专家韩沁哲介绍说,2010年5月24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为1649平方公里,今年水面大面积减少。经长年卫星遥感监测,洞庭湖区5月同期水面平均值为900平方公里,冬天枯水期平均为500多平方公里。而今年的春夏连旱,使得湖区水面与历年同期平均面积相比偏小6成,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洪水时期面积可达2800—3900平方公里,巨大的“库容”对于吐纳长江洪水、消减洪峰意义重大。船行湖上,记者发现洞庭湖水面面积较丰水期大幅缩减,大片洲滩或裸露干枯或变成“草原”。来往于洞庭湖的船只数量也较以往减少许多。超低水位让主航道变窄,船只拥挤,随处可见搁浅的渔船。

  渔民何右林告诉记者,往年洞庭湖的鱼喜欢将卵产在水草和芦苇丛中,幼苗孵化后,就有充足的饵料供幼苗生长,但现在因为干旱缺水,阻断了鱼类洄游路线,导致鱼类不能正常产卵,估计今年洞庭湖鱼类数量会锐减。

  洞庭湖区芦苇生长受旱灾影响巨大。芦苇是湖区居民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用于加工建材、造纸和秸秆发电。芦苇生长要求根部必须处于湿润或者浅水区域,否则生长出来的芦苇植株纤细,高大成才的芦苇大大减少,造成单位面积产量、经济可利用率低下。

  韩沁哲表示,现在正是芦苇生长的最佳时期,但目前洞庭湖大面积洲滩裸露在外,芦苇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干旱持续,其生长情况不容乐观。

  芦苇作为洞庭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也很大。洞庭湖的湿地为鱼虾蟹提供庇护场所和微生物所需养分等,有利于水生动物繁殖。而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旱田,鱼虾蟹难以存活,产量急剧减少,也将波及渔业经济。湖区鱼虾蟹减少还将进一步影响迁徙洞庭湖的越冬候鸟,觅食不够的鸟儿可能被饿死。

  此外,洞庭湖区往年5月下旬就应进入主汛期,但目前来看,主汛期已经比往年推迟,湖滩裸露时间长,将使东方田鼠繁殖数量大增。

  专家指出,如果6月汛期来临较慢,降水持续而雨量不大造成水位上涨缓慢,会给湖区田鼠提供充足由洲滩向内垸迁移的时间,那么6月底到7月还可能爆发鼠害。届时正值早稻收获、晚稻移栽的季节,将对农业生长进一步造成影响。

  韩沁哲认为,2007年洞庭湖同样遭受春旱,后致当年湖区鼠害猖獗,粮食减产严重,今年的旱情比当年更甚,引发鼠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谢樱 明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