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山西省省长王君:让农民兄弟生活得更幸福体面

2011年05月30日 10:2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西省省长王君:让农民兄弟生活得更幸福体面
王君省长(左二)在农村调研。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不管在共和国部长还是主政一方的省长位置上,他都把老百姓的幸福康宁、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他推动实施的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被农民群众称赞为“幸福全覆盖”。他就是被称为“民生省长”的山西省省长王君。近日,记者就如何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我4月中旬到吕梁采访,跑了8个村,其中5个村我3年前去过。与3年前比,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朋友高兴地说,这多亏了省里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王省长,请您谈谈“五个全覆盖”的情况。

  王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8个中央一号文件给予全面加强和扶持。竭尽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山西是农业小省,但全省35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在农村,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首先办好农村的事情。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深刻变革,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显著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是个突出问题,城乡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农业产业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应当说,目前最不发达的还是农村,最薄弱的还是农业,最困难的还是农民。

  我省在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前,还有3000多个建制村没有通水泥(油)路,农民行路难,新鲜的菜、果、粮卖不出去;有82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危房没有改造,牵动着家长和我们的心;有6971个村是卫生室“空白村”,看病难困扰着农民兄弟;有9000多个村庄还没有通广播电视,成了现代文明覆盖的盲区;还有49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不少群众由于饮用不合格水而致病。记得回山西工作后不久,我到吕梁市临县调研,走进一所农村学校时,已经近下午5点了,孩子们还在上课,而上课的破旧窑洞里,只有一盏25瓦的灯泡,灯光非常昏暗。新中国成立都60多年了,孩子们还在那样的环境里学习,让人既痛心又着急。我想,一定要下决心,尽快改变农村的这种落后状况。

  记者:从资料上看,山西2.8万个行政村多数在山区。为村民们解决上学、出行、看病、看电视、吃水等问题,即使有钱,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请您谈谈这项政策的出台过程和实施情况。

  王君:经过充分深入的调研,在2008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下决心用2009年、2010年两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在全省农村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使全省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时,正值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扩大内需,我们抓住机遇,把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纳入扩内需的总盘子,在三晋大地全力推开这项民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省、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通力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定期召开推进会、实行现场办公。每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还带队下乡督察,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在推进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比如,我们创新融资方式,调动各方投入的积极性;创新建设和管理方式,保证工程发挥最大的惠民效益。特别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两年下来,全省共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729所,改造面积2224.5万平方米;建成村级卫生室6971个;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2万处,解决了58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五个全覆盖”目标的顺利实现,使昔日的羊肠小道、泥泞土路变成了宽阔通畅的水泥(油)路,狭小昏暗、陈旧破败的危房变成了安全坚固、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苦咸水变成了干净卫生的甘泉水,广大农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心愿,封闭落后的偏远山村看上了电视、享受到了现代文明,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近年来我省影响范围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

  记者:您刚才说的临县是我的老家。一个月前,我侄女在老家打电话说,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农村要实现新的“五个全覆盖”,乡亲们可高兴了,说这是“幸福全覆盖”!请您谈谈,为什么要搞新的“五个全覆盖”?

  王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循序渐进、稳步实施。上一轮“全覆盖”解决的是行路、吃水、看病、上学和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保障和改善。公路修通了,就自然想到了农村街巷硬化;生产发展了,流通条件也要跟上去;生活富裕了,健身和文化需求就产生了。这些需求既是民生所需,也是扩大内需的新兴领域。特别是,农民没有养老保险这是农民最大的后顾之忧;升不了学的农家子弟脚下无路、就业无门,是农村突出的不和谐因素。群众的新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因此,在完善提升已完成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从今年起,再用两年时间,再投资约300亿元,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即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同时,我们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08年到2010年已改造5万套,“十二五”时期将再改造22.33万套,基本消灭整体结构存在危险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通过这些措施,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两轮“全覆盖”下来,农村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民要富裕,关键是要增产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这方面省政府有哪些举措?

  王君:“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十一五”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6元,年均增长10.4%,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9%。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超过9000元、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2010年两年中,仅省级财政投入就高达300亿元。在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我们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本省特色的强农惠农政策。2009年,我们出台了“五项农业补贴”政策,包括玉米差价补贴、生猪大县奖补、新建奶站补助、农机具购置累加补贴和农业灌溉水价补贴,共补贴资金3.16亿元。2010年,又出台了设施蔬菜大县奖补、农机大县奖补、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奖补、农业用井灌溉补贴、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八项强农惠农政策;还出台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片区扶贫开发、盐碱地改造、黄河水利用、规模健康养殖、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等七项强农工程;两项政策共投入资金12亿元。2011年,我们又投资56亿元,实施新的十项惠农政策和十大强农工程。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夯实了农业基础,改善了农村面貌,也实实在在地鼓了农民的腰包。

  农民增产增收根本在产业、重点在县域。我们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扎实推进运城、晋中和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的含金量,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得到提高;我们注重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工业、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加大农民劳务输出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使工资性收入成为非农收入的主渠道;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在逐步增加。

  “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我们一刻也没有忘记贫困农民兄弟,扎实开展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教育扶贫等五项重点工作,到2010年,全省有105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931.8元提高到3125.4元,年均增长10%。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集中连片的贫困村,组织实施片区扶贫开发工程,力争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1600元,均实现翻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届时,我邀请你回山西老家看看,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将展现在面前,每一位山西人都会为家乡的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本报记者 杨 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