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老人居“一大”会址附近多年 办黑板报迎建党90年(2)

2011年05月31日 09:4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家人

  (1978—2002)

  “文革”结束,俞葆桢经过漫长等待,终于如愿入了党。他很兴奋,想:“这是肯定,也是督促,要珍惜。”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总出差。家中里里外外全靠林月娥一个人。

  1977年,居委会涨工资,分5元、7元、9元三档。林月娥工作表现突出,大家一致推举她最高档。林月娥对领导说:“我家困难少,把最高档给更需要的同志吧。”

  1978年,俞葆桢和林月娥的第一个孙子俞骏出生了,二儿子、三儿子也先后成家。大儿子俞雷良是“老三届”,1969年去黑龙江虎林县插队,一呆就是12年。国良、伟良先后参加工作,一个在633研究所做机要通讯员,一个在上海第二袜厂做技工。国良还很快入了党。俞雷良每次回上海,都要叮嘱两个弟弟在单位要努力,要好好表现。

  1983年,单位分给俞葆桢一间房,16平方米,算是对他一辈子工作的认可,全家都很高兴。1985年,俞葆桢退休,但很快又被返聘了5年,兼干会计和宣传。

  1986年林月娥也退了。退休前同事发现她有一堆还没来得及用的调休单,街道领导知道后,特地给她加了一个月工资。虽然退下来。但弄堂里谁家有个什么事,还愿意找她。

  老两口退休了,儿孙们则一步一个台阶在进步。

  1995年孙子俞骏参军,完成了奶奶的一个心愿。当年,梦想当兵的俞国良因心跳过快,体检没合格。这一次,林月娥专门到征兵办说:“我孙子17岁,明年想当兵。”人家说:“今年就可以,来填表吧。”就这样,俞骏开始了在井冈山的军旅生活,做了一名雷达兵。

  俞骏记得,出发前,奶奶满脸严肃:“我对你没别的要求,就要把党入了。”入伍5年,俞骏一直把奶奶的话记在心里,一年一张奖状,很快入党并当上士官。复员那年,南京路的上海百货公司,从众多上海籍的复员老兵挑走8人,俞骏是其中之一。没过两年,他就当上了柜台组长。

  2000年,二儿子俞国良看到周围朋友都出去闯荡,自己也坐不住了,辞掉了公职,应聘到大众汽车保险公司。三儿子俞伟良则从工厂出来又去了企业,很快成了单位骨干,还被派到捷克去学习,后来专门负责企业的广告装潢、新品发布,常往珠三角一带跑。

  2001年和2002年,国良、伟良各自买了新房。俞国良选来选去,觉得浦东开发快10年了,后劲更大,就定在了浦东。俞伟良的房子则在浦西,100多平方米,还选了个23层,老两口听后觉得太高,可俞伟良认为高层视线好。

  俞国良的儿子俞毅峰做软件,在公司里独当一面。俞伟良的儿子、俞葆桢的小孙子俞霖炜是“90后”,正在东华大学读大三。有些腼腆的俞霖炜,已经是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了。

  全家福

  (2010—2011)

  俞葆桢退休金每月2300元,林月娥2100元。儿女孝顺,没有什么可愁的,两位老人开始为一些事情花起了心思。

  解放前在棉行抄报行情的经历,让俞葆桢对股票很喜欢。他每天都要步行半小时到合肥路上的营业厅看大盘。虽然是老股民,俞葆桢却依然喜欢“短平快”,为此没少“割肉”。林月娥有些埋怨:“我还想攒钱给孙子留学用呢。”

  2010年,全上海都在迎世博。老两口想:“虽然岁数大了,但还是能做些事的,何况都是党员。”

  就这样,一个忙着为社区画板报,一个为当平安志愿者做准备。

  俞葆桢画起板报来一点不含糊:设计版样、拟稿、绘画,每一步井井有条,80多岁的手依然能利落地写出漂亮的花体英文。卢湾区区委书记徐逸波听闻80多岁的老同志画世博板报,专门登门慰问,称赞他是老党员发挥余热的表率。为了“创作”好社区的黑板报和宣传栏,俞葆桢自己花钱订了好几种报纸,看到好文章就剪贴下来,已坚持7、8年,攒了几厚本。

  林月娥也就等5月1日了。可事有不巧,4月14日,她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只得休养数月。躺在床上看世博会开幕式直播时,老人有些难过。

  老伴躺在床上,俞葆桢只能由儿子陪着,一个人去逛世博园。高温之下,俞葆桢的身体一度让家里人很担心。但老人竟然一口气看了28个馆,问起哪个馆印象最深,“才老好额!”(上海方言,意为“都很好”),自己倒说不清了。没当成世博志愿者的林月娥,世博会后赶忙参加了社区志愿服务队,每个周日都值班,老人说了,要弥补点遗憾。

  儿孙们忙碌着各自的生活,全家人能聚在一起,是老两口最开心的事。每年春节,老两口提前几天开始准备年夜饭,12个冷盘,4个热炒,从来没变过。后来,三个儿子轮流做东,在酒店吃饭,老两口也是兴高采烈。

  2010年5月14日,老两口60年钻石婚纪念。儿孙们在上海有名的王朝酒家摆了两桌,俞葆桢82岁的妹妹俞春仙来了,怀孕的孙媳妇也来了。餐桌上,一家人照了张全家福。2010年11月,俞骏家生了个女孩儿,取名叫俞典,俞家四世同堂。儿孙辈都是男孩,曾孙女的到来,让俞葆桢和林月娥喜出望外。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两口很感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知道现在的珍贵,都是党给的。”

  2011年5月底,俞葆桢终于画好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第一期黑板报,落款时,俞葆桢有些兴奋,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那张幸福的全家福。

  近处,“一大”会址熙来攘往。

  远处,外滩悠远的钟声与黄浦江的汽笛声响成一片。(本报记者 甄 澄 颜维琦 曹继军 王斯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