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醉驾入刑”满月 各地公安执法由高压趋于常态

2011年06月01日 08:18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部分醉驾入刑案例

  5月9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北京醉驾入刑首案被告人郭术东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5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首例醉驾入刑案被告人陈伟被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5月17日,因为醉驾造成4车追尾事故并致人受伤的音乐人高晓松,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4000元。    

  5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宁夏第一例醉驾入刑案件,被告人张金林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元。

  5月26日,天津醉驾入刑第一案被告人李会军被当庭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司法关注

  “醉驾入刑”满月,作为查处醉驾的执法者,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首月中采取高压态势,各地不断有醉驾者被刑事立案的信息曝出。

  伴随着几起典型醉驾案例的出现,如何执法,如何保障执法程序规范,以及如何保证取证环节的公平有效,成为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首月严打震慑醉驾

  5月9日晚,音乐人兼导演高晓松醉酒驾车在北京发生交通事故,造成4车连环追尾,前车中4人受伤。经检测,高晓松血液酒精含量为243.04mg/100ml,超过醉酒驾车标准3倍,已符合“醉驾入刑”的标准。第二天,高晓松便被正式批捕,并最终获拘役6个月的刑罚。

  “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各地公安机关严厉查处醉驾行为,并未因“特权醉驾”而网开一面。公安部亦表示,公安部门对经核实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刑事立案。

  “‘醉驾入刑’后,对酒后驾驶的震慑作用非常大,酒驾大幅度下降。”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文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成都交警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打击力度,一个月来成果初显。

  数据显示,5月1日至30日,成都交警共查获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217件,醉酒驾驶7件,刑事拘留7人。

  辽宁省首例查处的醉驾来自于葫芦岛市。据了解,5月1日至31日,葫芦岛市交警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39起,其中醉酒驾驶行为17起。

  就全国范围来看,仅在前半月,全国查处的醉驾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全国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和11.1%。

  快速侦查规范执法

  5月25日,四川省丹棱县交警大队收回对该县某副局长“因公醉驾”的行政处罚,改以刑事拘留,提起公诉。在媒体的监督和舆论的关注下,“因公醉驾”等“特权醉驾”并未逃脱法网。

  但几起类似的案件却引起社会民众的疑问:面对醉驾,公安机关能否规范执法?

  李文胜介绍说,成都交警按照公安部的要求,一旦发现涉嫌酒后驾车或者醉驾,在保护当事人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要求两名以上交警执法,要带当事人到有资质的医院进行鉴定,并要求执法全程录像。

  据葫芦岛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潘春吉介绍,葫芦岛市此前专门组建了负责处理醉酒驾驶案件的大队,对醉驾嫌疑人进行讯问,对医院抽取的血样送往刑警物证鉴定部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而现场的执法全过程,交警部门都会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音录像,保证当事人及交警的合法权益。

  据李文胜介绍,在执法程序方面,成都市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主动和当地的检察机关、法院接触,增加沟通,形成了联动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快速侦查,快速办案,并和检法机关相互配合,保证程序上的规范合法。”李文胜说。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柯良栋表示:“‘醉驾入刑’后,杭州也查处了一些以身试法的醉驾者,杭州公安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去办理这些醉驾案件。证据收集要尽可能地完备、全面、客观。”

  “零容忍”执法渐成常态

  “醉驾入刑”后,各地公安机关纷纷掀起了一阵打击酒驾违法行为的严打风暴。但人们依然担心,这种高压措施能否变为一种常态机制?

  成都交警的工作理念是,对于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执法理念,采取灵活多变的打击方式,在依法严管的同时,邀请新闻媒体随警出击,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与保险部门积极衔接,结合酒后驾驶机动车交强险费率联系浮动制度,加强与保险部门相互联系和信息交流,形成部门联动的整体合力,使酒后驾驶整治工作制度化、社会化。

  “‘醉驾入刑’以来,成都交警改以前的集中治理为日常管理,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李文胜说。

  “为确保治理酒驾工作的常态化和实效性,葫芦岛交警将日常检查整治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大巡逻密度,确保检查不留死角。”潘春吉说。(记者李恩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