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三夏”已经开始,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8年增产。
我国小麦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告诉记者:“麦收虽然刚刚开始,偏北地区的小麦灌浆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小麦产量已经基本形成,我们现在说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8年增产是有科学依据的。”
亩穗数成为增产最大积极因素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亩产量构成的三因素,目前,亩穗数和穗粒数已经基本确定,千粒重还在形成过程中。通过对三因素的调查统计,对亩产量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预判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国大面积小麦的亩穗数大约在4月中下旬就基本确定了。”于振文告诉记者,“今年冬春虽然经历了大旱,但是春季抗旱成效显著,小麦返青后又下了一场及时雨,所以今年小麦分蘖很好,亩穗数比往年都高。”一般来说,亩穗数每增加1万穗,亩产量增加10公斤。记者4月初曾经在山东省陵县高产创建示范片看过小麦,当时,于振文就从地里拔出一株麦苗,一边数一边说,这株苗分了8个蘖,这三四个粗壮有力能成穗,一亩18万株苗的话至少能成50多万个穗。这个水平的亩穗数,后期生长正常的话,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以上。
据调查,今年黄淮海地区亩穗数增加幅度超过1万穗,其中,河北省亩穗数增幅达到2.6万穗。而根据农业部对冬小麦占全国99%的16个省区市的统计,目前平均亩穗数增加幅度普遍比较大。因此,可以预测亩穗数这个因素将会给产量带来一个较为明显的增产效应。
穗粒数基本上在4月底5月初形成,一般来说,穗粒数每增加1粒,亩产量也会增加10公斤。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分析说,今年3月份进入拔节孕穗期以后,小麦主产区遭遇低温,平均气温比常年低0.8℃,这恰恰使小麦幼穗分化时间延长,有利于穗粒数增加。据农业部统计,目前16省区市平均穗粒数上年略有增加,这个因素也将有助于亩产量的增加。
目前唯一不确定的是千粒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千粒重的多少还得看后期的气候条件、各种灾害的发生情况等等,一直到收获之前才能有准确结果。
“如果后期不发生特别大的灾害,按照常年的千粒重水平来推算,我们可以预测小麦亩产量将会增加。”于振文谨慎地判断道。另一方面,据统计今年小麦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亩。
亩产量与面积两项相乘可以得出结论,今年小麦有望再度增产。
重点麦区增产趋势已经明朗
从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的麦区综合分析,增产趋势也已明朗。我国小麦大致划分为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南麦区和西北麦区等几大麦区。
黄淮海麦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省份,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产区。于振文分析说,今年旱地可能会有一定的减产,但是水浇地长势非常好,丰收态势明显。旱地没有水浇条件,土层又薄,难以蓄水,在今年大旱之年减产是可以预料的;而水浇地却正好相反,干旱的年份往往还会丰收。这是因为小麦生长是水分和光温等条件的综合作用结果,干旱之年一般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麦进行光合作用,抗旱措施到位,水分跟得上的话,产量非但不减,还会有所增加。
而从比例上来看,黄淮海麦区水浇地占了很大比重,仅有小部分是完全浇不上水的旱地。例如,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5000多万亩,其中旱地700万亩;河南面积近8000万亩,其中旱地1400万亩。因此,可以预测今年黄淮海麦区呈增产态势。
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稻茬麦占很大比例,今年的干旱气候对稻茬麦非常有利。稻茬麦是收了水稻种小麦,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春季雨水较多的话,稻茬麦往往不能及时排水、产生渍害。今年天气干旱,稻茬麦渍害问题没有出现,反而墒情适宜,有利于小麦生长。
再看西南麦区,去年云南、贵州等地遭遇特大干旱,夏粮生产遭受重创,从今年气候条件来看,西南麦区将会恢复到常年水平。
西北麦区受干旱影响大一些,目前产量如何还不好判断,不过,西北麦区小麦的数量和产量所占比例不大,估计对小麦总产量影响不大。
后期小麦生产形势利大于弊
我国从南到北小麦收获归仓将持续近1个月时间,后期小麦生长进度如何,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关专家也作出了预测。
灌浆进度直接决定小麦的千粒重。安徽省农业局局长牛运生告诉记者,今年灌浆期比上年提前3~5天,叶面喷肥力度比上年大,虽然灌浆总日数可能不会有上年那么长,但是当前小麦灌浆进度明显快于上年,目前安徽省20个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比上年同期高一半以上。
小麦生长后期最怕的就是倒伏,倒伏有可能带来30%的减产。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赵广才分析说,今年拔节期干旱,各地麦田普遍比常年株高有所降低,相同品种比常年株高降低3~5cm;而且,株高低主要低在小麦根部的节间距小,这样就有利于后期抗倒伏。
病虫害也是后期影响产量的一个很大的因素。牛运生分析说,今年是小麦病虫防控力度最大的一年,病虫对产量影响小于常年。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无雨,不利于赤霉病发生;今年天气虽有利于穗蚜发生,但是防治力度大、效果较好,穗蚜平均密度数量偏低;吸浆虫成虫在常发区数量偏少;白粉病在局部地区发生且数量偏少。
冬小麦产量占夏粮总量近九成,冬小麦的丰收奠定了今年夏粮丰收的基础。夏粮还包括春小麦和杂粮杂豆,我国西南地区薯类杂粮杂豆种植比重比较高,去年遭遇到特大干旱夏粮减产30多亿斤,导致当年全国夏粮总产量略有减少。而今年,据农业部预测,云南、贵州两省夏粮有望实现恢复性增产,这将成为另一积极因素,和冬小麦一起为今年夏粮再获丰收贡献份额。(记者 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