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宁德6月2日电 题:红土地“闽东延安”上的“绿经济”
作者 李松 周晓京
满眼碧绿的葡萄藤,在架子上延伸、扩展,汇成一片绿的海洋。绿涛的“岸边”,一幢幢的楼房,安静而闲适。这便是“闽东延安”柏柱洋如今的面貌。
柏柱洋位于福建福安市溪柄镇东南方,是这一片区内6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的统称。这里是闽东最负盛名的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在此创建。柏柱洋是中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根据地,素有“闽东延安”之称。
记者日前随溪柄镇干部前往柏柱洋。沿着水泥路面前行经三村、立峰、楼下、斗面、榕头等村,沿途整齐茂盛的行道树绿意盎然,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地方,如今已是民众富足。
走进斗面村村民王春荣的家中,一座四层小洋楼,楼面贴着靓丽的瓷砖,家中电器一应俱全。王春荣是当地的种养大户。2010年,他家养鸭2000多只,是当地特有的“黑鸭子”,光这一项,他每年可收入一两万元人民币。
“过去住的是旧式的土屋,只能种些庄稼,再依靠不多的几亩山林,一年辛苦,最终一家人能吃上地瓜米就算不错了。”谈及如今的生活状况,王春荣笑着说,“马马虎虎,还不错。”
王春荣这样的养殖农户在当地十分普遍。“全村约有70%的农民都有养猪。少则五六十头,多则三四百头。”榕头村支部书记郑建棠告诉记者,政府还为种养农民提供农村小额贷款和妇女创业贷款支持。
斗面村书记林成兰说,柏柱洋几个村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生态养殖、红色旅游,经过几年的引导和发展,经济面貌已有明显变化。
溪柄镇书记陈文卿介绍说,今后五年溪柄镇将建成与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相衔接的红色旅游基地。同时,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葡萄、茶叶、绿竹、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为主的精品农业项目。
“旭日起中天长昭苏区首府,春风颁德政普惠溪柄民生。”溪柄镇政府门口一副对联道出了这片红土地新的蜕变。(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