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中国高铁建设速度不会放缓(2)

2011年06月07日 02:0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中国高铁建设速度不会放缓(2)
    王勇平 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 1955年生于湖南衡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 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关于票价浮动

  具体浮动方案很快公布

  京华时报:铁道部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将对时速300公里和250公里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执行两种票价。7月1日列车运行图调整后,还将对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浮动。请问,浮动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勇平:票价浮动首先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在这个前提下,铁路运输企业根据相关铁路旅客流量的变化,考虑到广大旅客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市场供需状况,在不同线路、不同时段,相应地调整动车组票价,以吸引客流,提高铁路运输效益。

  京华时报:是上浮还是下调?浮动的比例有多大?

  王勇平:具体浮动的方案,很快就会公布。

  京华时报:票价浮动等方案的提出,社会普遍评价铁路更趋向市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勇平: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关系国计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但铁路又是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发展过程中,在保证国家利益至上和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要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贴近市场,不断适应旅客货主的需求,不断提高铁路服务水平,为广大旅客出行和企业货物运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比如,这次调整列车运行图。在新的运行图中,铁路全面实施了“三种混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新模式,就充分体现了结构合理、速度匹配的原则,满足了旅客对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票价的选择,是铁路便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在货运方面,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行客车化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利用京沪既有线释放的运能,增加由北向南大宗直达货物列车开行数量;发挥集装箱中心站的物流基地作用,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开行小编组、高频次、快速度的精品城际和集装箱班列;充分发挥东南沿海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拓展铁水联运市场。

  -关于高铁建设

  “十二五”投资2.8万亿元

  京华时报:对高铁建设的高速度,社会有些质疑的声音,对铁路建设负债率也有担忧。请问,今后高铁建设速度会否放缓?

  王勇平:高铁的建设速度不会放缓。

  “十二五”时期,全国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达3万公里,“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

  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按照这个规模,“十二五”期间将安排投资2.8万亿元。与“十一五”相比,铁路投产新线增长87.5%,完成投资增长41.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包括高铁建设,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仍将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如期完成发展目标。

  京华时报:近段时间,铁路运输好像在降速、放慢,是否体现铁路工作理念有所变化?

  王勇平:铁路建设、运营模式的调整,是铁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把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铁路工作的根本标尺的具体体现。这种调整,不能简单视为列车运营速度降速和铁路建设速度放慢。

  尽管近年来铁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问题。

  不协调,主要是指铁路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既有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部分铁路建设超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问题;不和谐,指的是铁路建设和运营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的不相适应,既有群众感到不方便的问题,也有超越老百姓承受能力的问题;不可持续,指的是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相应的财务支出需求相比,难度越来越大,在铁路长远发展保障问题上还面临一些课题。

  -语录

  “实行火车票实名制,顺应了社会公众的呼吁和诉求,对遏止倒卖车票违法活动和维护良好的铁路治安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和谐,指的是铁路建设和运营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的不相适应,既有群众感到不方便的问题,也有超越老百姓承受能力的问题。”

  本报记者 易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