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禁烟令”实施月余调查:禁令响亮 烟雾难散(图)(3)

2011年06月08日 05:0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禁烟令”实施月余调查:禁令响亮烟雾难散(图)(3)
人民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难题四 烟草利益难撇清

  【镜头】日前,浙江在线记者走访了丽水汽车站、医院、机关单位等公共室内场所,发现不少吸烟者想吸就吸,新生的“禁烟令”陷入尴尬境地。

  未设置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处罚,也没有设置场所经营者未劝阻吸烟行为的处罚。“禁烟令”虽然使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成为违法行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倡导性的法律规范。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烟民想吸就吸、倡导性规定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除了立法在处罚上出重拳外,割除我国现行的烟草专卖体制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据介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草是不少地方的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烟草行业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有关法律专家表示,烟草行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因而相关利益方在禁烟控烟落实中会采取选择性的不重视。如果不改革我国的烟草专卖制度,即使颁布再严格的吸烟禁止令,预期效果也恐难达成。

  现阶段烟草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地位,但由吸烟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生产力损失正逐年增加且增幅持续扩大,烟草业带来的综合效益已呈负值。对此,田文利认为,如果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参与制订禁烟令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部门立法后的联合执法可以避免体制内的利益纠葛等负面因素。还有专家建议,应当从修改我国的烟草专卖法做起,彻底改革我国的烟草专卖制度,从烟草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实施全面监控措施,防止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害公众的身体健康。

  链接

  网友支招:烟如何禁

  网友“迪迪仔”:如果只有规定,没有处罚,那么“禁烟令”肯定效果不佳,我建议重罚违规烟民,并且连带处罚室内场所的经营者的监督不力。

  网友“老澡”:酒后驾车和公共场所吸烟同样是危害他人的行为,处罚方式却有天壤之别。我认为禁烟还得出狠招。醉驾入刑导致醉驾大幅下降,假如在公共场所吸烟也算触犯刑律,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可能就会减少。

  网友“李小跳”:禁烟不仅需要有处罚措施,还需要建立一支配套的执法队伍。目前“禁烟令”执法仅靠卫生行政部门,其力度显然难以得到保障。

  网友“奇异夸克怪蜀黍”:国际上有不少禁烟高招,比如法国政府投入重金培训专门的“烟警”,之后该国的吸烟率不断下降。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也培训烟警,效果肯定不一样。

  网友“Happy”:禁烟也可号召市民“随手拍”,把违规吸烟的烟民拍下来,执法部门予以曝光,才能对烟民起到震慑作用。另外,为激励市民举报,可以适当给举报市民奖励。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它们是造成吸烟者成瘾和健康损害的罪魁祸首。主要有害成分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胺类、酚类、烷烃、醇类、多环芳烃、氮氧化合物、重金属元素镍、镉及有机农药等。

  (1)尼古丁

  尼古丁可以作用于吸烟者的大脑,使人们对烟草产生依赖性。尼古丁对人大脑的直接作用是使吸烟者感觉灵敏、兴奋和放松。尼古丁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使血管内膜受损,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引起心跳加快。但是,尼古丁的这些作用只有在吸烟时才会出现,而在以其他形式使用尼古丁(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时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吸烟时尼古丁能够非常迅速地进入人体并发生作用。

  (2)焦油

  焦油是烟草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物质,它在烟雾中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焦油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也会加重哮喘及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状。而且,焦油还是使吸烟者手指和牙齿发黄的原因。

  (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每支卷烟可以产生约20—30毫升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60倍。吸烟者在冬季封闭的房间中吸一支烟,全家人血液中的碳合血红蛋白会升高6倍。一氧化碳还会使胆固醇贮量增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4)放射性物质

  吸烟分解、放出的射线,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5)其他有害物质

  烟草中还含有氰化钾、甲醛、丙烯醛、砷、汞、镉、镍、氨、砒霜、杀虫剂等致命成分。

  (摘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 宋 伟 邹少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