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述评“选择篇”:天下归心

2011年06月12日 12: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南湖烟雨中起航,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

  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时代的召唤。

  目光穿越历史迷雾,苦苦探寻前行道路。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航者--

  这是历史的必然

  距离嘉兴南湖不远,是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

  当年,孙中山观潮而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波涛汹涌中,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然而,一个曾使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依然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生灵涂炭。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时间,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大小政党达300多个。1913年5月出版的《国是》杂志称:“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

  与此同时,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各种思潮喧嚣一时,但都成为匆匆过客。三民主义也未能救中国。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身处军阀混战的漩涡,朱德深感苦闷和茫然。

  斗争,失败,探索,彷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见到了曙光。伴随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读到了中国的希望。这些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

  北京西郊,一所俄式建筑苍翠掩映。中央档案馆陈放着几封套红信纸,陈独秀和李大钊通信墨迹犹在,那是在讨论着中国未来。1920年春天,陈独秀致信李大钊,问应该给新成立的政党取个什么名字?李大钊回信:“叫共产党!”

  翌年伊始,长沙“景象簇新”。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28岁的毛泽东发言说:我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是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

  “诸路皆走不通了”,毛泽东形象概括了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探索的心路历程。

  在中央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本填写于1933年8月26日的中国共产党党证:

  籍贯:湖南

  职业:苏维埃工作

  社会出身:知识分子

  入党时间:1921年5月

  在这本微微泛黄党证上的落款处,“毛泽东”三个遒劲的字体格外醒目--此刻,毛泽东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作出同样选择的不止毛泽东。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欧洲和日本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也积极行动……

  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的“异类”,一个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会在此后的岁月里叱咤风云,翻天覆地地扭转乾坤。

  历史选择了用先进思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血脉植根于人民,力量来自于人民。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航者--

  这是人民的选择

  湖南韶山,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瞻仰者,在毛泽东铜像前献上鲜花……

  这尊铜像取材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形象。毛泽东面带微笑,目光炯炯--人们从他的眼神中,读出共产党人无往不胜的信念。

  展开历史卷轴,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挺立时代潮头,短短13个月,就领导了安源工人罢工、开滦工人罢工等大小罢工百余次,参加者达30万人。此后,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北伐战争节节胜利。

  风云激变。1927年“4·12”大屠杀带来的白色恐怖,让不少人感到前途莫测,一时间脱党人数猛增。但彭德怀、叶剑英、贺龙等国民党将领却在此时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深情回忆--看到蒋介石为了自己的野心大举屠杀共产党时,父亲明白了人民翻身的希望要靠共产党。于是奋起通电反蒋。

  是什么让中国人民“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

  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翻身”--“打土豪,分田地”“一切土地归农民”……如今,穿行井冈山,这些当年标语虽经岁月侵蚀,字迹依然清晰。共产党赢得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拥护,他们争相让亲人“挂红”。赣南苏区240万人口,前后有32万人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希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宝塔山成为民族希望的灯塔,无数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其中,既有冼星海、丁玲、艾青等文化名人,也有张学思、杨拯民这样的爱国军人。

  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选择“解放”--解放区1亿多分到土地的农民,或送子参军,或自己支前,用小推车推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当解放战争拉开序幕,国民党有全副美式装备的430万正规军,到1948年总兵力只剩下200万出头,而解放军总兵力却增加了200多万,大多数都是渴望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

  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比较中作出的。

  战火纷飞之时,返回南方还是留守北平?

  南京政府代表张治中作出选择:“我居留北平已80天了,以我所见所闻,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示出新的希望。”民革中央常委张素我想起父亲当年的公开声明,心情仍然激动。

  早在1949年初,国民党已开始向台湾抢运文物、黄金和白银。然而,蒋介石抢走了黄金,却搬不动人心。在“中央研究院”的81名院士有73%的人选择留在大陆。李四光、竺可祯、华罗庚、茅以升、童第周、苏步青、冯友兰、梁思成、郭沫若等大多数院士都站在了共产党一边。

  著名学者季羡林回忆说:解放军进城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觉得从此河清有日。

  从1948年秋到1949年春,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柳亚子……一批批民主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抵达解放区、走向光明。

  一边是百川归海,一边却是众叛亲离。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黯然登船永别故乡。他的族人、时年22岁的蒋清苗回忆:“那时,真正的溪口人跟着蒋介石走的不多。”因为“共产党对穷人好,老百姓一下子都放心了”。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在黑暗与光明的较量中,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美好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航者--

  这是时代的召唤

  新生的中国,如同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红日--

  从贫穷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她将100多年的苦难和落后、几代人的迷茫和彷徨,留在历史深处。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课题。特别是十年浩劫之后,中国面对的是与世界的巨大差距: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小时起降60架飞机,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小时起降2架;日本东京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这是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

  时光倒流,1949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而印度人均57美元,整个亚洲人均44美元。

  星移斗转,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如果1979年有人告诉我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会觉得是个笑话。而现在,中国竟然实现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弗朗索瓦·鲁布说,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是一个重大的举措,让闭关锁国的中国真正回到了世界舞台。

  中国人民从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中进一步坚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选择了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景。

  “啊呀嘞,欢迎你们来井冈,高速公路通井冈,满山竹木绿井冈,人人住上小洋房……”井冈山小井村农民江满凤有一个抄有30多首红色歌谣的小本子,是她的红军爷爷牺牲后留给亲人唯一的念想。如今,她又填上了歌颂改革开放的新词。

  中国的现代化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的飞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

  今天,在巴黎,在柏林,在东京……国际社会对即将迎来90华诞的中国共产党,投上别样的目光。

  法国《焦点》周刊指出,如今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怀着新的梦想,让人着迷。

  1921年、1949年、1978年……今天,回放那一个个风雷激荡、震古烁今的时间节点,犹如一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历史如镜、丰碑不朽、精神永恒。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亿万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选择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必将决定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徐京跃、李亚杰、徐剑梅、谭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