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乘客登机后临时更换座位,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机长以“飞行安全”为由报请警察将乘客带离,并拒绝其返机———发生在6月9日的这起国内少见的航空公司“拒载”事件,引发人们关注。(6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对于这起航空公司“拒载”事件,公众的最大关注点在于:机长究竟是“维护安全”还是“滥用职权”?仅凭新闻叙述,显然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如专业人士所言,飞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机长在机舱内扮演着“船长”、“法官”等重要角色,并对其权威性要给予充分尊重。问题在于,这3名乘客临时更换的座位究竟是何种座位,以及发生争执到何种地步,这些细节如果不能厘清,任何探讨都失去了事实依据。
乘客和航空公司给予了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乘客通过微博称,她们要求调换的是“高端客位区,是留给经济舱全价票乘客的”,且在经调解后道歉,“一没有使用不文明语言,二没大声喧哗”;航空公司的说法是“3位旅客霸占的是空警位置”,“坐回原位的说法只是乘客的一面之词”。按照双方的说法,很显然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乘客,都有足够的理由指责对方。然而真相只有一个,至少有一方在此事件中说了谎,甚至双方都有可能夸大其辞。
事发后,专家都就此事发表了相当专业的评价,其实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高深复杂的专业问题,而只是一个事关个人和企业的基本道德诚信问题。只要能够还原事实,争议就可以迎刃而解,遗憾的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激烈的对抗。
真相未明之时,指责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但在情感上,我得承认,我更倾向于乘客的说法。这更出于一种经验和常识的判断。乘客详细描述了争议发生的全过程,而航空公司一方面则频频用诸如“只是乘客的一面之词”、“我们不在现场,不了解情况”、“机长也不容易……一般不会随意报警”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来应对。谁可信谁可疑,相信大家都有判断。更重要的是,航空公司与乘客之间是平等的消费关系,发生争议时都有义务说明真相,如此傲慢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店大欺客的表现呢?
飞机“拒载”确实称得上罕见,然而垄断行业店大欺客的现象却并不罕见。其实,很多时候,公众渴求的不过是一个真相而已。吴龙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