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分析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造就社会现代化奇观(2)

2011年06月20日 09:3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二要把握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才算是现代政党制度?简单地说,其核心就是:这种政党制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要求,能够代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能够保证执政党很好地完成执政使命,有效地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和功能,不断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体来说,判断一种政党制度是不是现代政党制度,其标准可归纳为这样几条:

  一是这种制度能否有效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本质上讲,政党制度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否则就会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来看,这对任何政党都适用。可以说,这一条是判断一种政党制度是不是现代政党制度的根本标准。

  二是这种制度能否适应现代化发展潮流、有效应对利益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社会结构深刻调整使利益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信息化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让信息公开透明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重要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对政党政治运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回应这些挑战,客观上需要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来统领和把握全局,及时了解各个利益阶层的愿望和要求,有效协调各利益团体的矛盾,合理实现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并能代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判断一个政党制度是否是现代政党制度,其标准不在于政党数目的多少,获得执政的方式是否通过选举,而在于这个政党制度下的执政党,能否顺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和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能否有效协调和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愿,切实实现它所承担的执政使命。这一条可以说是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时代标准。

  三是这种制度能否使一个国家和社会达成一种相对的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条件。在现代民主政治运行中,执政党所提出和实施的政治纲领、路线方针,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具有某种引导作用。如果一个执政党的纲领路线符合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的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能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形成引领国家发展、进步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形成一种相对的社会共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条可以说是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社会标准。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弄清了现代政党的作用及判断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为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参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更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共产党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全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实践所形成的共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环境极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的核心政治力量的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筹建新中国的实践中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竞争型的多党制尝试失败和垄断型的一党独裁破灭后的历史选择,也是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政权建设经验,吸取苏联政党制度经验教训之后的新创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尽管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中,尤其在“文革”中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很快全面恢复了多党合作制,并将其作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庄严地载入了宪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一方面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政党制度的创新,既吸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又借鉴国外政党制度建设中的优秀成分,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地朝着现代政党制度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格局

  中国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它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政治格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彼此都参加国家政权机构和政协组织,参加国家事务管理及政策法令的制订执行。二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在国家权力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三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团结合作关系,没有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之分。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及其各政党内部都努力发扬民主,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和争论,不存在派别斗争,国家政权相对稳定,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下多党纷争造成的社会动荡。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完全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按照列宁建党思想成立的俄共,成为第一个在大国执政的共产党大党。1924年列宁逝世后,列宁的建党原则一度在国家建设和卫国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备,使列宁确立的“全党服从中央”、“少数服从多数”的党内民主原则被扭曲。苏联共产党走向了僵化,党的领导集团开始官僚化,逐渐脱离了党生存的社会基础。领袖终身制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导致了党内民主缺失,使苏联党丧失了领导能力。

  第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备现代政党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代表着最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这个纲领使中国共产党在宗旨上具备了现代政党的本质特性。这一特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为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汇聚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分子、优秀代表。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强调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积极吸收新兴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加入共产党组织,从而不断扩大和巩固了党的社会基础,使党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代表性。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组织力和凝聚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