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清华教授:解决南海争端可借鉴上合经验

2011年06月20日 13: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搁置主权争议是共同开发的基础,而共同开发却不可能成为解决主权争议的基础

  春夏之交,南海又成为多方关注的海域。

  如何看待南海局势的最新发展?中国应该如何妥善应对?南海问题究竟怎样解决?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阐述了他对南海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对于南海领土争端,阎学通建议,应尽快着手谈判解决,无限期拖延对中国弊大于利。他同时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发源、演进、成立和发展的经验,可以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国不是带头而是加入”

  《瞭望》:越南此次军演目的何在?

  阎学通:越南军演的最主要目的是促成东南亚声索国(国际法规定:如果一个地区被一个国家和平地、公然地占有50年,其他国家没有异议,那么,该地区就在法律上成为其领土。因此,为了宣示本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就必须发出声音,索取该领土的主权,即为“声索国”,没有发出声音主张(索取)主权的,就是“非声索国”)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中国,如果中国对这次军演进行怀柔政策,这会使其他声索国效仿越南。如果中国对越进行惩戒,其他声索国则认为中国恃强凌弱,它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中国。因此,越南认为任何结果对它都有利,因此,它才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进行军演。

  《瞭望》:你如何解读美国近来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举动?

  阎学通:美国现在想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如果美国不加强它在该地区的实力,就等于是相对下降。美国希望维持在东亚的主导权,而不想与中国分享。

  然而,美国心里想要加强在东亚的存在,但面临着物质实力的力不从心。第一,经济上正处于困难时期;第二,军事上,美国正在进行着三场战争,无法向东亚增兵。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局:美国希望加强在这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存在,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这次越南在南海的动作,我不认为是美国故意挑动或支持的,而是美国在借用南海声索国的不满。美国是借助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的不满,来挽救其在东亚地区主导权衰落的现实,弥补其力不从心的政策。

  媒体多认为是美国在背后主导东南亚声索国的政策,而我个人有不同看法。我们研究院的一位博士生,最近根据媒体的报道对2002年以来的中国海权问题,进行了一个统计衡量。他发现,美国和东南亚声索国在南海与我国发生冲突的时间上,不同步是多数常态,同步是个别现象。这说明美国与东南亚声索国在南海的利益并不一致,政策也不相同。

  去年,希拉里在东盟外长会上在南海问题上表态非常不友好,但她也说了一个实话,即2010年以来的南海冲突不是美国带的头,美国是应一些声索国的邀请加入他们的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在东亚进行战略对抗时,基本上都是美国带头,组织其他国家遏制中国。2010年以来,变成了美国不是带头而是加入,美国利用一些国家对美国的战略需求来实现美国自己的战略目标。越南这次是利用美国在东亚力不从心的战略需求,促使美国支持越南骚扰中国的政策。

  “单方执行,是没有意义的”

  《瞭望》: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边界争议,从目前局势看,相关国家有放弃这一原则的趋势?

  阎学通:第一,和平解决边界争议的原则必须是双方都接受,才可能有成效。单方执行,是没有意义的。当双方都执行这个原则的时候,这个政策对于改善双边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单方执行时这个政策就是无效的。实际上是否有作用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争议的双方都执行这个原则。

  2010年日本在钓鱼岛水域扣留中国船员,这说明日本单方面放弃这一原则。上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就是靠双方都执行这一原则,搁置钓鱼岛问题,当时很有效。但是,当周边国家不执行这一原则时,我国单方面执行这一原则就无效力了。

  第二,为什么相关国家会放弃这一原则?纵观中国自古以来作为中心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博弈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对待周边国家的政策长期以来就是不干涉主权,这叫“王者不治夷狄”。中国对周边国家曾长期采取了怀柔与羁縻政策,就是我们给周边国家一些物质好处,从而实现睦邻友好,实际上就是花钱买平安。但是,为什么有时就买不到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呢?原因在于,当只有怀柔政策时,周边国家就会采取骚扰政策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越南的挑衅行为不是边界分歧所致,而是利用边界分歧。历史上,周边国家经常采取和平共处与骚扰的两手政策对付中国。两种手段都是为了获利。当中国明确表示只采取怀柔政策而不会进行惩戒时,周边国家采取骚扰策略就有了合理性,因为越骚扰,中国的怀柔政策就得提供越多的好处。然而,当周边国家认为骚扰政策会受到惩罚时,就会采取和平共处政策。因此,想依靠怀柔政策来维持周边环境安定是无法持久的,一定要怀柔和惩戒两个政策同时进行。

  “东盟国家不再享受免费的午餐”

  《瞭望》:古代的历史经验适用于今天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困境吗?

  阎学通:2010年有一个重大情况,中国对东南亚国家采取的怀柔政策所提供的物质好处在这一年发生了变化。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国单方执行免关税政策十年,十年后东盟国家再开始执行免关税政策。2010年,是东盟国家开始执行免关税的第一年。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关系开始平等,双方开始互惠,不再是东盟单方受惠。

  东盟国家不再享受免费的午餐,有的国家便开始对中国不满。举个例子,原来单位食堂吃饭免费,现在要交钱,尽管价格远远低于外面餐馆,就餐人员仍然不满,认为吃亏了。

  我们研究院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在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少于日本,政治分歧大于日本,对东南亚的投资和从东南亚的进口都小于日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却超过了日本。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中国实施了区域化策略,单方面向东盟国家提供优惠,它们得到了好处,它们就向中国靠拢。同期,日本在自贸区问题上非常计较,要与东盟国家平等相待,于是东盟与日本的关系越来越远。

  今天越南为什么敢下决心骚扰,一是因为它断定中国不会使用武力解决主要争端,因为我国已明确宣布了这一政策;二是越南看到东盟有关国家2010年后不情愿按协议规定执行免关税政策。东南亚声索国对我国采取的骚扰政策现在就成了他们的最优选择。我国的怀柔政策也就失效了。

  “上合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经验可供借鉴”

  《瞭望》:在你看来,南海问题如何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呢?

  阎学通:上海合作组织是从双边边界谈判开始的。当时的边界分歧与今天的南海主权分歧有很多相似之处。当时,中国与俄、哈、塔、吉四国在经济关系规模很小的基础上讨论边界主权问题。就边界谈边界,就安全谈安全、只谈政治不谈经济,边界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先是有上海五国的安全论坛,在此基础上,2001年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周边最好的睦邻友好地区。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经验,可供解决南海问题借鉴。其一,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以发展经济关系为基础。

  有一种思想认为经济是一切事务的基础,于是寄望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来解决边界分歧。我以为,这是南海主权争端长期不能解决的思想障碍。不仅在边界问题,在不少问题上,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也许误导政策。经济作为基础只在某些事务中是基础,在很多事务中经济都不是基础,而是结果。例如,我们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于是我们取得了以往30多年的经济成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政治路线是30多年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反过来的。把经济理解为是所有事务的基础,甚至把经济理解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正义与公平”。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能否改善主要取决于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而不是双方做了多少的买卖和生意。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关系的规模都不大,但在主权问题、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上却是非常可信任的伙伴。而与美国、日本这些重要的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都不算友好。同样,过去十年,中国与东南亚这些声索国经济关系有了巨大发展,给他们提供了单边免关税待遇,结果是矛盾依旧,政治和战略关系依然疏远。

  我认为,搁置主权争议是共同开发的基础,而共同开发却不可能成为解决主权争议的基础。

  其二,从上合组织的经验看,主权争端的解决应该着手于主权问题的谈判,不要寄希望于无限期的拖延,否则对我们不利。现在中国在南海争端上有优势。我们的“势”在变得有利,但就像下围棋一样,当我们的“势”向有利的方向变化时,对手就不跟你争“势”,而是争实地。而如果我们不争实地,结果是有势而无实地。

  回顾60多年来南海争端的历史,我国在南海地区所获得的实地不是越来越多。等我国的“势”大起来再就实地问题进行谈判,其结果也只能在别国已经占有的实地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我以为,要借鉴上海合作组织的经验,着手解决南海主权争端谈判,而不要留给后代,无限期地拖延,这对中国弊大于利。我们后代可能面临的困难比我们还大。李绍飞 杨士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