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红军小学成红色教育品牌

2011年06月21日 08:5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市离休干部、老党员方耀熊与老伴租住在简易的公房里。老两口一生节俭,出门吃饭从不超过10元钱,可听说要为革命老区建设红军小学,就一次性捐献出毕生的积蓄100万元。

  今年3月,第100所红军小学——延安精神红军小学在延安延长县七里村镇落成。至此,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在革命老区建设百所红军小学的目标顺利完成。4800多万元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各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来自老革命家和老战士的捐献。

  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以素有“红军之乡”之称的四川省通江县为例,在红军时期全县总人口不足23万,其中就有4.6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占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曾经亲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刘始明说:“都说红军命大。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红军的命没有这么大!”

  为感恩老区人民,传承红军精神,改变老区教育条件,2007年4月,由老一辈革命家及其亲属倡导,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建了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后更名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启动了红军小学建设工程。

  建设红军小学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捐款纷至沓来。

  2007年,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第一红军小学”在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落成。“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长征路上、延水河边、太行山下……一座座簇新的校舍随后拔地而起。红军精神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如今,红军小学的建设已覆盖了我国27个省区市的大多数革命老区,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又一项大型公益助学工程。红军小学在各地发展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红色教育品牌。

  各地红军小学把红色教育作为突出的教育特色,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唱红歌、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缅怀先辈革命业绩、体验革命先辈生活、讲述革命斗争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小学校长李由标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教育资源。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红军精神的学习人、继承人、传扬人;也让红色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年多来,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如通过小红军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大力宣传红军精神;开展编写小红军报、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诗文比赛等活动学习红军精神;举行清明祭扫红军烈士墓、听老红军讲历史、举办红色主题队会等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看到那些墓碑,听到那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下决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作贡献。”六年级学生严敏香回忆起清明节扫墓活动时说。

  2009年9月1日建成的江西共青城耀邦红军小学,其前身是一所校舍随时都有坍塌危险、教学设备十分简陋的学校。“如今学校不仅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楼,每个普通教室也安装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每位老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进课堂、开足开好各门功课在我们学校已不再是梦想。”校长熊美文说。

  这所红军小学以创一流名校、育栋梁之才为目标,与江西省师范大学合作,请专家、教授星期天来校为老师讲课,与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绝不让老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熊美文对此充满信心。

  传承红军精神是这所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政教处主任郝能生说,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五红阵地”系列活动,即“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红领巾小社团”“红铃铛小艺术团”“红色小中队”“红领巾小导游”。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开展了以“每周唱一首红歌”“每月看一部红色电影”“每月开一次主题队会”为内容的“三个一”活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红军故事会》栏目,讲述红军故事和欣赏红色歌曲。

  耀邦红军小学学生杜鹏说:“我最喜欢看红色电影了,上次我们班看了《闪闪的红星》。那里面的潘冬子可厉害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大土豪胡汉三斗争,太了不起了!”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方强说:“100所红军小学的建立,是向建党90周年的献礼。今后,红军小学的建设重点将转向对红色教育模式的探索,把红军小学办成培育忠于党、忠于祖国人才的摇篮,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说,红军小学的建立,不仅改善了老区的教学条件,也是对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传承红军精神从娃娃抓起,这种做法值得推广。记者 刘奕湛 李兴文 王橙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