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安晚报:解决“逢雨必涝”需要顶层设计

2011年06月23日 16:4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不断有网民发帖讲述各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以往鲜亮的城市瞬间变成“水城”,“逢雨必涝”背后的原因更值得关注。

  近期,《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帖子,引来网民的“围观”。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回应表示: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标准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

  由此看来,投入不足是“逢雨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有了投入,是否就万事大吉?来自江西的网友“张小圈”在微博上说:“连日大雨让南昌陷入了内涝,号称耗资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击。繁华街道可行舟、可垂钓,南昌不久前打出的宣传口号‘中国水都’终于实至名归。”

  “一年一遇”不行,“20亿投入”也不顶用,可以简单理解为“不投不行投也不行”。矛盾的背后,涉及一个深层性的问题,那就是:“逢雨必涝”源于整体落后,这里涉及投入、规划、管理等等多方面的问题。一个事实是,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打造“不淹城市”的口号,并且配套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但这种对地下设施的重视及行动,存在着短期性、冲动性和运动性,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为解决不淹而不淹,而没有着眼长远、统筹考虑。比如说,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原来在郊外的铁路、公路融入市区,这对城市排水系统产生分割和阻隔作用,这显然是综合规划与全盘设计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一处管道改造单兵突击所能奏效的。

  从根本上讲,“逢雨必涝”源于“重地上、轻地下”的建城管城理念。因此,要想解决“逢雨必涝”,必须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需把地下管道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像建城一样重视建管道。 毛建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