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周边环境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出现异动,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需从“大周边战略”高度冷静研判,从容处置。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基地组织更于6月16日宣布由扎瓦赫里接替拉丹的“老大”位置,南亚恐情依然凶险;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6月22日正式宣布从下月开启阿富汗撤军进程,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越、菲与美国相互利用,意欲联手“对付”中国。美、越于6月17日在华盛顿举行“政治、安全及防务对话”,双方强调“所有涉及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都应通过外交合作程序而非施压或动武来解决,领土以及相关海事要求应遵照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美方还声称“近月来所发生的令人担忧的事件不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关系方面,“3·11”大地震之后美日同盟更趋紧密。美、日于6月21日举行“2+2”(外长加防长)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敦促“某些国家不追求及部署可能给地区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军事力量”,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综上所述,相对而言,当前中国周边环境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内涵如下:
所谓“东缓”是指“3·11”大地震之后中国周边环境的“东线”趋缓,日本“天灾人祸”交织,自然地震可能引发“政治地震”,其在较长时期内被迫忙于“处理内务”,无暇对外“大折腾”;所谓“西安”是指西北方向的中亚相对安定,上合组织功不可没,且已进入第二个十年;所谓“北稳”是指胡锦涛主席近日成功访俄,将中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蒙古也于6月17日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所谓“南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西南方向的南亚滋生不稳定的新变局,二是东南方向的东南亚“添乱”、“吃紧”,主要则是南海“风高浪急”。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陈向阳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