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专家:中共是注重文化建设的政党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从五四文化到革命文化,从革命文化到左翼文化,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从文化改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看来,中共文化建设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具体,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要与时俱进地看待中共文化建设。
从毛泽东开始,他思考革命的战略,就是和文化建设连在一起的。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总体论述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原来的题目就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他在1944年3月发表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明确讲:“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又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陈晋说,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确定“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后,毛的本意也是有一条“文化科学”的现代化。
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来认识,强调文化建设的强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它的作用是“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他还把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来强调。
陈晋认为,中国共产党强调文化建设是有原因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信奉唯物主义同时也信奉辩证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思想理论和一切精神产品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反作用力;同时,中国共产党本身是接受了先进文化之后的产物,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的传播,才有了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选择和信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促进革命、建设和改革,总的来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文化建设方针上来讲,文革以前是提倡“工农兵方向”和“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90年代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并认为这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表现”;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建设和谐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等。
陈晋指出,9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特别注重文化建设的先进政党。从革命党年代到执政党时期,从早期马列主义的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讨论和左翼文艺的发展,直到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两大一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倡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始终自觉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本的战略任务。中共对先进文化的拓展和创新,总的来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