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学习的政治智慧
政治局定期集体学习,已成为新时期核心领导层凝聚共识并治国理政的一种方式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再度集体学习。6月28日,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曲青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凤城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应邀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为题授课。
次日,新华社依例发布消息,并公布了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讲话要点。胡锦涛说,要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深化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这是本届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也是胡锦涛出任总书记以来政治局总计第74次集体学习。平均下来每隔40天左右,中央高层就要会聚一堂,听讲不同主题的课程,既有“聆教”姿态,亦含“切磋”之意。
政治智慧潜藏在看似平常的听与讲之中。有分析人士指出,集体学习制度,对保障领导集体在日常工作的具体问题上原则立场的一致,起到了关键作用,凝聚了领导集体的共识,保障了集体领导的有效运转。
而在外界眼中,政治局每一次集体学习,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显示了高层当前最为关注和希冀着力的落点。不仅观察人士,包括各级党政干部,也将政治局每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视作中国未来发展动向的一个重要信号。
治国共识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七一前夕,中央政治局专门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进行集体学习,而且要求:“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其寓意深刻,针对意味明显。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程证明,唯有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党才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够经久不衰。一个不能够代表先进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一个不重视自身先进性建设的政党最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正因如此,此次集体学习除了借纪念节点向全党发出号召,珍惜并发扬光大历史经验之外,也再次强调,各级党委要确保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着力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
以集体学习凝聚共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早已有之,但固化下来却是始于十六届政治局。“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2002年12月26日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如是说。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党内曾开展数次大规模学习活动,步骤较为急剧,主题较为一致,其用意主要为迅速统一全党思想认识。
与之相比,当下中央高层的定期集体学习,形式更加温和,内容更加开放,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却也愈发凸显出凝聚共识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共高层集体领导体制的逐渐巩固完善,领导集体内部如何协调把握好全党全国的航向,十分要紧。而集体学习正有利于凝结核心领导层的共识。
此间,统一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认识,进而明确治国理政的思路,尤为关键。故此,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非常注重战略眼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
比如,胡锦涛主持学习时经常讲“战略机遇期”、“战略思维”、“战略高度”、“战略任务”、“战略步骤”等,有些学习则直接以“战略”为题。这些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透视和把握全局的思维方法。
又比如,政治局多次从历史角度进行学习,强调“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通古今之变,方能最大限度汲取执政智慧。
再比如,“世界”两字在集体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含“世界”为题的学习多达28次。这些集体学习表明,中共高层高度重视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并将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视野进行考察。眼界越宽广,思路也越开阔。
先有统一认识,后有顶层设计。2002年十六届政治局第一次学习,内容是“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宪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由此成为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的宣示。
分析人士指出,这正是新时期核心领导层形成的关于治国理念的共识。法治既是其方向,也是其路径。2007年,十七届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主题再度落在依法治国上。
而法治并不仅仅意味着法律秩序。先前已有党内智囊专家指出,最根本的变化首先是法律价值的转变和创新,是法治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换言之,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精神。梳理此后数年中共高层的施政脉络,即可发现无不渗透了这一价值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