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抓手
纵观政治局七十余次集体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和落实,贯穿始终。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三中全会之前的8次集体学习,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一次次集体学习,经过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十七大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党建专家公认,这与总结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也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一次次集体学习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步步深化有一定联系。
比如,那些以社会建设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的形成和丰富。
十七大后,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务之急。除了下发文件、政策宣讲等传统施政方式外,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垂范也成为一个有效手段。
比如,2007年11月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其时,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正起于青萍之末。
次年4月,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即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此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各级地方党委集体学习的主要内容,被迅速推上其议事日程前列,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
为政治局集体授课的多位专家也关注到集体学习之后发生的变化。2009年,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弘曾就“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向政治局进行讲解。事后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一个加速点,“虽然社保改革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是2009年5月政治局集体学习后,改革速度明显加快”。
2010年9月末,政治局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此时,因拆迁等矛盾引发的社会对立、冲突在多地接连出现,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对如何处理此类矛盾,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此次学习中,胡锦涛提出四点要求: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学习选题以及领导人表态,清晰地表明,集体学习的作用绝不止于决策咨询,同时更是一个有力的施政抓手,借以提升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而据组织安排集体学习事宜的相关人士透露,通过带头学习,更好地将中央的决策准确高效贯彻下去,正是中央集体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效果。
集体领导的新方式
根据现有公开的信息来看,集体学习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高层领导根据自己的关注亲自点题,另一类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等相关课题组人员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并报批。
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荐主讲者、选拔主讲者、撰写初稿、多轮讨论修改、定稿、正式讲课座谈等环节组成。从运作机制上看,中办、中央政研室和相关部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先协商出一个意向性的题目,然后报中央有关方面审批,批准后再确定主讲人。
分析人士指出,党章规定,“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中共各级党委和党组实行领导的根本制度。领导人之间的分工趋于制度化。而集体学习的选题筛选、确定以及最终定稿的过程,涉及到实际政治生活中,分管领导与整个集体如何相互协调的问题。
因而,集体学习本身,在政治局层面上体现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过程。这一措施,可以视作中共中央用实际行动对集体领导原则予以强调,也是促进集体领导有效运转的机制保障。
受访党建专家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越来越注重加强集体领导。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以后,有关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中央集体领导的实现。与之同步,一些非制度化的政治机制,例如沿袭多年的高层夏季北戴河办公,已经成为历史。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这些制度性建设,确保了集体领导的稳固。领导集体中的成员,通过规范化的机制,对各个系统进行协调,以达成集体决策和集体执行。(记者董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