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7月8日电 题:南京军区“王杰班”用“两不怕”精神砥砺打赢精兵
作者 胡伟 周林 戴强
在中国军队的编制序列中,班是最小建制单位。有这样一个班,因年年创造不凡成绩而闻名全军。他们是南京军区某装甲师“王杰班”。
1965年7月14日,王杰为保护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扑向炸点,用年仅23岁的生命实践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同年11月27日,王杰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
这个班人人过硬,从班里走出的234名战士人人立功受奖,个个是技术能手,27任班长都是训练标兵;
这个班事事过硬,2次参战,38次参加团以上重大演习,14次参加国防和地方重大施工,10次抗洪抢险,7次扑灭火灾,127次成功排爆除险,在师以上比武中共夺得261块奖牌,是名副其实的“金牌班”;
这个班长期过硬,49次受到军、师以上组织的军事训练、教育管理、后勤生产等各类表彰,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5次、集体三等功27次。
用“两不怕”精神砥砺打赢精兵
46年前,王杰一心想着打仗,训练刻苦,入伍1年多就考上特级技术能手。“王杰班”战士时刻以老班长为榜样,把传承“两不怕”精神向打赢未来战争聚焦。
2007年8月,刚上任的第26任班长申庆稳,代表全连备战集团军专业比武。比武项目中,他的“集团装药”较弱。这个课目拉绳打结是关键,要求快速、准确、牢固。为提高速度精度,申庆稳摸索出“抽拉结合捆包法”,速度明显提高,但对手指伤害很大,每抽拉一次,捆扎绳和手指都会快速摩擦,几遍练下来,10个手指头有8个被磨破,像火烤一样疼痛。就这样,他的技能突飞猛进,最终以高出第二名一截的成绩刷新了集团军的纪录。
茧最厚、疤最多、脸最黑、迷彩服最破,是“王杰班”战士的“名片”。
去年4月,上级组织战术考核,副班长汪雷以慢0.2秒的微弱成绩屈居第二,当场就流泪了,事后多次加班训练。他说:身在“王杰班”,人人都要有争第一、创一流的志气。
凭着这股英雄气,“王杰班”战士军事训练个个过得硬,在师以上比武中摘取261块奖牌,21次刷新集团军纪录。然而,他们从不以“金牌班”而陶醉,而是把目光瞄准未来战场,在准战场上砺精兵。
去年8月,在参加上级组织的演练中,“王杰班”的任务是开辟通道和炸点显示。显示点分布在两个山头、300多平方米的作业区,地形复杂,点位密集,危险性很大。
为确保演练准确无误、万无一失,他们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背着沉重的炸药、竹签、导火索和其他作业工具上山,打着手电,一炮一炮地固定竹签、放好炸药,再拉起导火索。
46年来,他们先后参加团以上组织的演习38次,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用“两不怕”精神打造钢铁硬汉
“王杰班”战士整天跟地雷、炸药打交道,被称为“与死神最近的人”。他们不仅在14次抢险救灾、劳动施工中,专挑硬骨头啃,干在最险处;在127次排除废旧炮弹、爆破施工和哑弹销毁等险重任务时,更是舍生忘死、冲锋在前。
几年前,一所学校在施工时,发现了47枚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炮弹,有的弹体已经开裂,火药清晰可见,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紧急时刻,地方公安部门想到了正在此驻训的“王杰班”。请示上级后,班长赵玉刚带领4名战士火速赶到。
炮弹引信稍有压力随时可能爆炸,危险时时存在。5名战士先把炮弹小心翼翼地挖出来,装在垫着沙土的木箱里,一步一挪地向山脚下走去,不到600米的距离足足走了1个小时。到达销毁点后,他们挖坑、敷线、给每枚炮弹捆绑好炸药,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47枚炮弹全部安全销毁。
用“两不怕”精神培育“现代化王杰”
27年前,数学泰斗华罗庚参观“王杰班”时,勉励战士做“现代化王杰”。
“王杰班”战士牢记华老的嘱托,带头钻研新装备、巧练新技能,果敢步入现代化的“雷场”。
上等兵姜楠,入伍前是浙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通讯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对圆形构件爆破的训练中,见配发的专业教材上的测算公式较为复杂,他几经琢磨,推算出简便测算法,使原来需要2分钟的测算过程,减至30秒。
勇于攻关敢创新,小兵也有大作为。近年来,他们先后革新出“数字探雷器”、“地下装药爆破教学模拟器”等20多项训练器材,其中7项成果被总部和军区推广,4项获得总部和军区的革新成果奖。
“王杰班”躬身实践“两不怕”精神,不仅让战士在训练革新上成为佼佼者,在战法训法探索上也成为闯将。
2008年海训,师赋予连队“水际滩头破障”课题演示任务,“王杰班”主动请缨,要求担负最险最难的水下实爆课目。
演练中,他们按照实战要求,科学设置复杂电磁环境,从严构筑坚固工事障碍,充分预想各种敌情动态,不仅出色完成任务,还摸索出“逆向破障”、“对进破障”等6种战法,在全师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