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总书记为啥强调障碍“躲不开、绕不过”?

2011年07月08日 14:5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是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的一段内容。“躲不开、绕不过”六个字很质朴,总书记用民间的大白话语言表达的是深化改革的坚决态度,展示的是勇气、信心和清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躲不开、绕不过”,既是对我们党执政经历的科学总结,也蕴含着对全党的新要求。

  成立了90年的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新挑战并战而胜之,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也是90年来党能不断创造辉煌的原因之一。每当客观环境的发展导致新问题或新挑战出现,我们党总能依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审时度势,作出准确判断,直面问题、迎接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不躲、不绕,与时俱进。无论是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阶段,都是如此。即便是我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曾出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失误,中国共产党也是不躲、不绕,通过自我完善、自我纠正,使中国事业的航船终究没有偏离正确的航道。

  今天,我国在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确实存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存在“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政府自身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等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群众的生活改善与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关键一点就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体制、食品流通管理机制体制。促进我国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赖完善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前进过程中,因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而出现了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立场看问题,分析问题,只能说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很正常。但是,我们用什么态度对待挑战和关键:面对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解放思想,迎着困难上,认真解决问题,破除障碍?还是“绕着过,躲着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形成的结果截然不同。“绕过,躲开”的结果就是抓不住发展机遇,难以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9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不惧问题,迎难而上,诞生了一大批如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等党员先锋模范,都值得学习。但也有一些党员或党员干部是以另类的“油滑”态度行事,在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前,在机制体制障碍前,采取的是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躲就躲,能绕就绕,能拖就拖,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置国家的长远利益于不顾,置党的未来发展于不顾。这样的党员和党员干部理当反省自问:入党做什么?为官做什么?

  或许有人认为,为官不贪就是好官,不以改革创新的名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就是好官,其实不全对。不解放思想,不抛弃旧观念,不积极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中国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什么时候实现?群众的困难不及时解决,谈何改善保障民生?遇到社会矛盾绕过躲开,小矛盾也就容易酿成大问题。事实一再证明,党员以及党员干部不作为,满足于当“庸官”,会给我们深入改革、事业发展带来更大损害,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破除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关键在于破除党员以及党员干部思想障碍、精神障碍。我们的党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是我们宗旨。在实践中,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党的宗旨结合起来,只要不搞脱离实际与群众利益不相关的改革创新,凭什么改革不能胆大一点,脚步不能放大一点?只要人的思想不僵化、精神不颓废,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我们总有办法、也总有一天能破除各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总书记强调“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是对问题的正视,是对全体党员的诫勉与要求,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深深思考,展示了执政党肩负历史使命、勇挑前进重担的自信与勇气。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当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绘就祖国繁荣富强新画卷而努力奋斗。(文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