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穿军装的“蜘蛛侠”:为共和国打造飞天之路(图)

2011年07月10日 10:2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穿军装的“蜘蛛侠”:为共和国打造飞天之路(图)
该总队官兵在高空作业。 康 璐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先睹为快

  穿军装的“蜘蛛侠”

  -他们是一群整日在高空作业的“蜘蛛侠”。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场,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发射阵地、“嫦娥”探月卫星发射塔,他们用双手建成一座座钢铁天梯,托起中国飞天之路。

  -他们是一群创造奇迹的中国军人。从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塔到导弹发射阵地,从常规兵器试验靶场到世界一流的2米超声速风洞,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铺筑共和国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大道。

  -建设海南新一代航天发射场,电脑实时监控混凝土加工质量;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工位,塔架整体垂直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椰林婆娑,机器轰鸣。

  烈日下,海南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大型智能化混凝土搅拌站里,官兵们通过电脑系统实时监控混凝土搅拌质量;在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数控钢筋弯箍机前,官兵们全神贯注加工钢筋……

  该总队官兵被誉为“搭天梯的人”,他们曾用双手建起了我国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场,建起了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塔、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场、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塔……

  如今,祖国再一次将重任交给他们。时代变了,任务变了,他们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念和工作标准始终未变。

  2008年,他们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发射新工位。这是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发射塔。官兵们从每一个细节抠起,最终交出了完美的作品,塔架整体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单节钢柱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3毫米。这是正常建筑标准的50倍!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新世纪以来,该总队共有18项工程和技术获得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33项工程获得军队或总装备部优质工程奖,载人航天发射场工程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修建2米超声速风洞,创造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军人速度”;零下40多摄氏度浇筑打桩,刷新我国在高寒冰冻条件下施工纪录

  今年,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

  当大家都陶醉于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美景时,该总队官兵们却把喜悦的视线投向了属于自己的作品——2米超声速风洞。

  地震袭来,官兵们正在进行2米超声速风洞施工。震后,风洞刚打的地下桩出现裂缝,安装好的内部设备发生严重移位。

  半年后,上级决定在风洞原址上恢复重建,但交付使用时间不变。

  地震裂痕犹在。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成功探索出厂房大跨度现浇梁板可测可控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填补了我国大跨度支撑体系施工的空白;他们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改用新型材料发泡水泥复合板,大大减轻了吊装难度,只用了短短50天就完成了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施工任务……

  2010年6月29日,我国首座2米超声速风洞如期建成,官兵们创造了地震灾后重建的“军人速度”!

  某航天探测工程建设施工,必须在我国最北端的冰冻时节进行。摄氏零下40多度,大地被冻得硬邦邦,一镐头下去只能凿出个印儿。

  这活该怎么干?总队官兵从温室大棚中找到灵感,建起了一个能覆盖工地的巨大保温暖棚;应用先进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分布进行仿真模拟,利用东北火炕原理建造地炕房为沙石料加热;采用先进的预埋电子测温线方法,获得混凝土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

  皑皑雪原见证奇迹诞生:官兵们提前10天完成主体工程,基础沉降在2毫米以内,超出普通建设标准10倍以上。

  -在高耸入云的发射塔上,高工韩登林躲在背风角落里注射胰岛素;大西北戈壁滩无人区,在烈日炙烤下,官兵中暑晕倒在脚手架上

  年过半百的高工韩登林,可能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

  1982年,他和战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亲手建成了3号发射塔。

  2005年,他接到命令,负责拆除这座发射塔,在原址上重建一座新的发射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回忆起这件事,韩高工说:“当时我的心情有悲有喜,悲的是这座融入青春记忆的发射塔,在将28颗卫星送入太空后结束了历史使命;喜的是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连发射塔都实现了更新换代。”

  建塔不易,拆塔也难。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韩高工每天上工地,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文件袋,里面除了施工资料就是药和针管。在高耸入云的发射塔上,大家经常看到:他躲在楼梯背风的角落里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然后继续工作。

  二营电焊专业战士高小令去年夏天,差点把自己年轻的生命“丢”在了施工现场。当时,他和战友在大西北戈壁滩无人区施工。在炎炎烈日炙烤下,正在高空作业的他,突然眼前一黑,中暑晕倒在脚手架上。战友们迅速把他背送到医院,经过一天抢救才转危为安。

  如今,高小令依旧奋战在施工一线。记者问他什么时候最开心?他呵呵笑着:“只要提前完成任务,哪怕累得睁不开眼,心里也是幸福的!”康 璐 本报特约记者 张利文 本报记者 王 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