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7月13日电 题:中国农民粮袋满满下的瘪荷包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13日,在切割工具的刺耳声中,王福兴和工友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平均月薪2300元人民币,是他在老家种一亩小麦收入的5倍乃至更多。
王福兴曾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靠种田为生的农民。但现在,他是河南省会郑州一家装修公司的临时工,“小麦今年价钱不错,能卖到0.95元,可在这打工比种地强。”
王福兴家中有不足7亩耕地。据其估计,今年小麦亩产有900多斤,按照目前市价,他家小麦的毛收入会有6000多元。
“这个账不敢算,一算就笑了。”王福兴说,现在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取消了农业税,种地还有补贴,但想要靠种地致富仍是个梦。他说,这个收入里包含有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浇地灌溉等费用,“一减一除,每亩地纯收入也就300元左右。不过,王福兴并没有打算放弃种田或抛荒。他说,空闲时候打工主要是补贴家用。
官方最新一组调查也证实了王福兴的说法。尽管今年河南省小麦稳步增产、最低保护价收购标准继续提高,但由于粮价增长赶不上成本增长,农民小麦种植收益有所减少。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全省40个县(市、区)120个乡(镇)600个农户的调查显示,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用工紧缺以及土地等因素,被调查者平均种植每亩小麦的总成本达704.7元,比上年增加119.7元。
这份发布于上周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依照国家制定的小麦最低平均收购价,扣除生产成本,被调查农户亩均纯收益仅为262.3元,比上年有所减少。按本调查结果每户种植5.1亩小麦计算,户均种植小麦的收益仅为1337.7元,大致相当于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
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占中国的1/10,其中小麦占1/4。该省今年夏粮总产量为626.3亿斤,实现连续9年增产。而在其背后,却是农民粮袋满满、荷包渐瘪。
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牛庄村委会主任马双朝说,种粮不挣钱、如果遇上天灾可能还得赔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他告诉记者,“有点本事的人都进城打工去了”,雇人种地的成本也在增加,如今村里大多数中青年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生意。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不久前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一定要扭转“谁种粮谁吃亏”,要对农业生产给予财政、价格等多种政策支持。杜鹰当时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斤粮食粗略地按1元钱计算,实际上河南每年1000亿斤粮食的产值也就是1000亿元,“一两个大的企业,就能达到这样一个产值。”
目前,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已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种粮吃亏”成为杜鹰和国家32部委联合调研组关注的问题之一。
“农民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相成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农民种地的成本概念目前已发生了变化,如,过去农民从来不会把劳动力成本计入其中,而随着耕作管理的社会化,收麦、种地、农资等,一切都需要货币来交换。他说,目前已有少数农田出现抛荒现象。
陈相成表示,即便是稳定农资价格,或者提高单产,农民种粮效益低的问题也很难扭转。他认为应当鼓励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创办农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经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