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武维华日前指出,中国已逐步进入餐饮消费大国,特别是节假日亲友聚会和公务接待时浪费问题更为突出。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估计可养活2.5亿到3亿人。为此,他建议应以节约粮食为切入点,广泛倡导节约、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个数字可谓触目惊心,却符合我们日常的生活感受。最近常听到一个公益广告:一群人在餐馆点菜,杯盏交集之后,曲终人散……一个孩子在问:老师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可那些叔叔阿姨为什么点了好多的菜却又不吃呢?大人无言以对。
浪费究竟满足了一种什么样的需求呢?我的发现是:浪费是一种贫困后遗症。在贫困年代里,物质匮乏,食物也很珍贵,所谓“民以食为天”说明了其重要性。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好容易大部分的我们摆脱了贫困,发展到了一个物质相对丰裕的年代,但贫困年代落下的心理阴影却没随之散去:在有些人的意识,更多是无意识中,“吃”仍然是一个心结,食物的丰盛与否仍然是一个标杆,被过多赋予了满足温饱功能之外的其他意义,所以,为了表明对这个珍贵的东西的不在乎,有时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好客和热情,甚至是炫耀,他们喜欢在“吃”上没必要地一掷千金。就像那个笑话说的:等我有了钱,我吃早点要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试想,如果只是一杯水的话,这人会觉得有必要“吃一碗,倒一碗”吗?而当他天天都能喝上豆浆时,他还会觉得“吃一碗,倒一碗”是很高的生活理想吗?
至于公款吃喝的浪费原因则要相对复杂一些,还要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
社会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目前我国还有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正如报道里所说:当前,我国粮食总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是很艰巨的任务,中央政府去年还启动实施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一方面是艰巨和辛苦,另一方面却是“轻抛浪掷”,这是多么不和谐的画面啊,难怪面对那个小孩的提问,大人们无言以对。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大人却做不到;小孩都明白其中有问题,大人却安之若素,真的惭愧!
前几年看到有报道说,某地餐厅里兴起了一种新职业——点菜师,指导、帮助人们恰如其“分”地点菜,从数量和营养搭配的角度。这应是一个值得提倡、推广的新兴职业,对于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人们很是需要。每个人都可尽量做一个合格的“点菜师”,既不浪费社会资源,也不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舟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