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
逃离“北上广”的浪潮还未散去,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又开始逃回“北上广”。在一线城市工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高昂的房价,激烈的职场竞争,但往往回到家乡后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
记者调查发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垄断着相关产业与高层管理资源,而二三线城市并没有那么多对接高学历人才的岗位。白领群体回到家乡后,只能与一直留乡发展的同龄人竞争“存量机会”,如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或垄断企业职员等,“拼爹”、拼关系就不可避免。 ———《北京晚报》16日
A
“拼爹”多在二三线城市
媒体人士于德清在博文中分析:年轻人“逃回”北上广,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很多二线、三线城市,貌似生活安逸,但是,年轻人回到那里之后发现,这些地方严重缺乏机会公平。近年来,很多地方被曝光“萝卜”招聘、就业变成了“拼爹”游戏,不难发现,很多有关“官二代”、“富二代”的新闻事件,多发生在二线以下的城市。
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在“北上广”就没有社会的不公。但这些城市毕竟存在着健康的、向上的市场的力量,所以,“北上广”能够按价论市,能够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在“北上广”物质生活再艰难,平民子弟的前景却相对更加光明。
改革开放30多年,对“北上广”的塑造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
很多人看到了“北上广”高房价、高物价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这些城市绝大多数的企业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吃饭的,也没有看到“北上广”也是当下中国商业模式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很多人看到,在“北上广”,权力约束同样乏力,却也应该看到,这些地方讲规则、讲法治的商业力量也非常强大。
逃离又逃回,这难道仅仅是年轻人的尴尬?如果“北上广”的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年轻人还能逃到哪里去?
B
“上头有人”势力均衡
@Whiz不是伟人:“北上广”为什么成为全国最具公平机会的城市,除了经济和制度的因素外,各股势力的冲突和均衡状态起了决定的作用。你上头有人,也需要考虑对方的上头是什么人。
@Cherri的简单生活:二三线城市缺乏的不仅仅是公平的机会,更有我们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
@windcyy:当年家里一直不清楚我为什么不肯回去。在广东待了六年,终于明白,要的就是相对的公平和自由。
@波波剑: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物价也急遄直上了,但工资还原地踏步。
@就喝咖啡不喝水: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让各处都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安逸的生存环境,而不是今天,在生存环境与发展机遇之间选择。
C
年轻人无处可逃?
@四角穿心:当初所谓“逃离者”几何?现在所谓“回归者”几何?如何统计的?或者,这“逃离”与“回归”的概念本身确实存在吗?这很可疑。
黄登武:从“逃离”到“重返”,评论者都爱用悲壮词语“贴标签”,说这是“围城”,你无处可逃。这种以偏概全地炒作一个“社会现象”的做法极不妥当。当今各种社会要素大流动、大交融,人才岂能置身事外?去年离开“北上广”,今年重返“北上广”,是一件符合社会规律、个人愿望的正常事情。年轻人不必抱怨“北上广”的残酷竞争,更不必埋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不足和“游戏规则”,社会大舞台上总有适合你的角色。年轻人真的无处可逃吗?唯有直面挑战,而不是一遇困难就要逃离,这才是成功者的人生信条。 ·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