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各区县一级战备状态应对暴雨 山区未现险情

2011年07月25日 10:2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雷声就是预警,雨声就是命令。面对暴雨,各区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截至昨晚23时40分,本市16区县均未出现重大险情,城区积水排得畅,山区也没有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丰台:丰益桥无严重积水

  在6月23日那场百年一遇的大雨中,三环路上的丰益桥严重积水,成了城区最大的堵点之一。“上次雨量非常大,还下了雹子,加上刮风,河边很多树都倒了,横在河里,影响了泄洪能力。”丰台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雨之后,丰台区水务局对丰草河下游河道进行清理,对倒掉和要倒的树进行清理,一共清出200多棵大树。同时,水务部门又对河道进行了清淤作业,河道加深了0.8米至1米,目前最大通流量可达18立方米每秒。

  下午2时前,在丰台区丰益桥南到铁路桥之间,丰草河边,各类人员到位。市排水集团、市公联公司各出动一个抢险单元,丰台区水务局出动2部小型抢险单元。

  下午4时左右,第一场雨来了,丰草河水位上涨15厘米。铁路桥下积水不超过1厘米,随着雨的暂停,无险情发生。

  下午6时左右,第二场雨来了。6个地下水箅子已经全部打开,目前运行情况无异常。

  截至晚20时整,丰益桥地区的降水是38.5毫米,由于丰草河的泄洪能力得到加强,所以桥区排水顺畅,没有发生积水情况,轿车的时速可达到70公里至80公里每小时。

  石景山:金安桥下排水顺畅

  石景山区最严重的积水点是位于金顶街地区的金安桥下,6月23日大雨时这里积水2米多深,昨天,工作人员在下午2点钟已经带着相关设备设施赶往金安桥待命,监视雨情,一旦形成积水,将迅速排水,疏导交通,并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

  总结6·23的经验,再次遇到强降雨形成路面积水时,政府部门将采取断路的措施,一旦路面积水严重,不能及时排除积水时,将阻止车辆行人涉水通行。

  石景山区约在下午6点钟左右开始降雨,下午6点40分左右,金安桥下开始积水,到下午6点50分,路面已经开始形成了1米深左右的积水,工作人员用抽水泵在现场紧急排水,由于此前已做了大量疏通工作,排水极其顺畅。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将主路进行临时封堵,将车辆和行人分散引导至两侧的辅路通行,交通并没有阻断。

  密云:山区户户都有明白卡

  晚8时许,密云县县长王海臣、常务副县长王稳东和副县长蒋学甫等冒雨前往该县的泥石流易发区——不老屯镇、石城镇、冯家峪镇等地区检查防汛工作。针对密云县险村险户多的实际,县长王海臣要求,要提前落实险村险户具体的转移地点,各险户与民俗户、有吃住条件的安全农户实行户对户安置,一旦发生泥石流险情,就近安排避险;无法就近安排的险户辖区镇政府安排专人、专车提前接出危险地区,妥善安置,做到转移人员有饭吃,有住处,做好长时间避险的准备;要求各山区镇进一步核发明白卡,实现每户一卡,做到村村设有信息员,户户都有明白卡,干部党员先入村,群众避险有去处。

  昌平:温榆河倒树37株

  截至昨天下午6时,昌平区平均降雨量15毫米,大东流站最大70毫米,降雨主要位于昌平的东南部地区,集中在昌平与海淀、昌平与顺义交接地区。

  据昌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降雨对昌平城区交通未造成影响,山区也未接到灾情报告。但由于短时雨强大、风力大,造成温榆河昌平段右侧堤路倒树37株(柳树和杨树),一辆小汽车被砸,无人员伤亡。同时,与海淀交接地区部分路段有短时积水,区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排除积水。

  房山:强降雨集中平原地区

  昨天傍晚,倾盆大雨降临京西房山。17时,房山拒马河上游紫荆关雨量站2小时降雨180毫米,都衙水文站实测流量4立方米/秒,大沙地水文站18时实测流量5.2立方米/秒。到21时雨量逐渐渐小。截止到昨晚21时40分,房山区平均降雨44毫米。

  此次降水集中在良乡镇、张坊镇等平原地区,易发泥石流的山区雨量并不大。

  按照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蓝色汛情预警信息发布单的要求,房山区及时启动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各防汛指挥部领导到岗到位、提前部署,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拒马河流域的沿河各乡镇,立即通知拒马河河道内的设备、设施进行撤离,做好游客的疏导和安置工作;并针对拒马河上游降雨量较大的情况,加强对雨情、水情监测,沿河乡镇的抢险队做好防汛抢险的准备工作。

  此次降水,城区较大。针对城区排水的易积水点,应急抢险人员和抢险设备及时到达现场,排水泵站调试设备的运行,做好应急排水的准备工作。对道路排水箅子进行了清掏,保证排水的畅通。

  山区此次降水虽不大,但对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区的险村险户,房山区委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下达指令,时刻关注山区雨情,各相关部门也已提前做好群众避险转移准备。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巩峥 祁梦竹 于丽爽 通讯员 杨光 祁月 张海涛 郝金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