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7月25日电 (刘贤 冯亚涛)成都市民胡丽天因10年间参与各类政府听证会23次,被称作“听证专业户”而于近日频繁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一场围绕“听证”、“民意”、“被代表”等关键词展开的热烈讨论背后,是民众对“表达”的强烈需求。
64岁的胡丽天在退休前曾做过教师。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政府的听证会。曾为了报名听证会,特意学会了上网。她总共报名听证会40余次,被选中(或抽签)参加23次。其中9次是民众较为关心的价格听证会。胡丽天在这9次中有5次同意涨价。
这些细节被公诸于众后,部分网友质疑胡丽天是政府的“托儿”,民意“被代表”了,对听证会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画上问号。
胡丽天对此的回应是,“我不是托儿”,中签率高是因为“报名的人少”。成都市发改委官员向媒体发布消息也表示“报名人数偏少,部分热心市民抽中几率较高”。
而在今年6月,媒体报道广东省东莞市物价局发布了征集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却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有市民表示,不愿参加“走过场听证会”。
这里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网友对参加听证会人员及听证会程序公正性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民众对自身参加听证会则很冷淡。因为对听证会能否真正“听”进去民意存疑,所以人们在怀疑自己“被代表”的同时,却又放弃了自己在听证会上发声表达的权利。
民众将更多的意见通过网络表达出来。
网友“大失落者”说,百姓痛恨的不是正常的涨价,痛恨的是听证会作假,是被几个听证专业户“强奸”了民意。
网友“qxt2008”表示,即使听证变味,也应把味变正,不能因噎废食。
网友“中岳嵩山人”建议,“网络听证,政府又省钱,还避开了‘雇托’之嫌,政府何乐不为”?
而胡丽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希望成都市民以后踊跃报名听证会。有话在听证会上说。报名的人多了,老代表再出现的机会就少了。尽管我希望我每一次都去参加。”
在这场关于“听证专业户”的论争之后,应该引起两方面的注意。对于民众来说,应不断争取自身权利,不因缺少倾听而消极放弃表达的权利与机会。而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当下亟需提供一个能够让民众积极参与的“听证会”,一个让民众信任的保障民意畅达的表达平台。(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