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禁止地铁超载别忘了乘客的刚性需求

2011年07月26日 16:5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紧急会议,副市长苟仲文强调地铁要严格落实地铁车厢不超载、电梯不满荷等“四不”要求,加强地铁车辆追尾防控。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地铁运力已达极限,将积极研究落实“四不”要求。(7月25日《新京报》)

  新闻学上有一句行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套用过来就是“地铁超载不是新闻,不超载才是新闻”。眼下,京沪穗等大城市地铁严重超负荷运行已是不争事实。以上海为例,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442万人次,高峰时段大多数线路都存在超负荷运营的现象,其中,6、8号线满载率最高,极端状态下超过170%。一句“圆的挤成扁的,3D的挤成平面的,怀孕的挤流产了,没怀孕的挤怀孕了”的顺口溜,便是网民对地铁拥挤的无奈调侃。在这一背景下,北京要求地铁不得超载着实吸引眼球,引发舆论关注。

  应该说,禁止超载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宽松舒适的出行环境,也极大地提高安全系数。不过,从网民反映来看,除了掌声和鲜花外,更多地是质疑:“这位副市长恐怕从来没有做过地铁”、“禁止地铁超载后,北京每天要有数百万人步行上班”……

  公众质疑是基于禁止超载可行性的担忧。首先,如何禁止超载就是一大棘手难题。此前,有关部门也在这方面尝试过各种办法,但都收效欠佳。提高票价的经济杠杆引发民意沸腾,分时段放行导致地铁出口排起长队,照样怨声载道。其次,禁止地铁超载后的连锁反应值得警惕。人总是要上班,要出门,地铁限制势必将更多的出行需求分流到公交、出租车等地面交通,大大增加后者的承受压力。这种“摁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只能是将矛盾变相转嫁,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安全和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禁止地铁超载,固然是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但倘若就此一叶蔽目,很可能影响到城市出行效率,损害到公众利益。必须看到,地铁超载普遍化、常态化的实质,是有限的公共交通运载能力与巨大的刚性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除了做“减法”削减地铁超负荷客流外,更要巧妙运用“综合计算”,全方位给力公共交通体系,让更多的乘客走得了、走得好。比如,多做“加法”,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交、地铁的数量和运能;多做“乘法”,提高科学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高峰时段的发车密度,提高运输效率;多做“除法”,完善城市自行车道建设,引导部分公众采取单车绿色出行,分流公共交通压力。(王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