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空军某师装备部原副部长徐建平:一生献给航空机务

2011年07月28日 1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题:空军某师装备部原副部长徐建平:把一生献给航空机务

  作者 黄胜东 曾倬

  今年2月中旬,由徐建平团队改装完成的某新型飞机在某机场拔地而起,标志着我航空兵部队运输保障能力再添新高。当飞机首飞成功安全着陆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病情危重的徐建平,因为这份成功是他用命换来的。

  去年10月30日至12月26日,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装备部副部长的徐建平,带队赴国外执行新机改装任务,期间突感腹部剧烈疼痛,身体极度不适,几乎无法进食和睡眠。为了不影响改装任务的顺利进行,他强忍病痛折磨,最终带领团队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国第二天,徐建平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当日被送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徐建平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师,主要担负军事值班、人工增雨、抢险救灾等多种飞行任务,是一支重要的空中运输力量。作为这个优秀群体的杰出代表,徐建平28年如一日,始终把“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赴国外执行改装任务期间,一次私下交谈中,外方教员透露出真实想法,认为中方改装不好这么高端的装备,一句不经意的话,让向来不服输的徐建平顿时涨红了脸,他对同行的战友说:“不能让外国人小瞧咱们,更不能让他们看低了中国军人。首批改装,成败关系着国家荣辱与安危,大家宁可少睡点觉,多掉几斤肉,也要把新机搞懂弄通!”在后来56天的时间里,年近半百、从来没有维护过这种机型的徐建平全身心投入改装学习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上床睡觉,一边强忍着病痛折磨,一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他自己最终以总评93.5的高分名列第二,并带领中方改装人员获得维修证,赢得国外专家一片喝彩。

  机务人员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作为担负重要任务部队的一名机务工作者,徐建平深知机务工作的重大责任和保证飞行安全的特殊意义。

  当维护组长,徐建平是团里最年轻的“理论通”,维护的飞机堪称全团标杆;当中队长,他带领官兵保障安全飞行26618小时,更换发动机39台,创造了3天更换5台发动机的最高纪录,从未出现人为差错;担任团机务处主任时,正值某型运输机各种突发性、危险性故障明显增多,他顶着巨大安全压力,带领团队安全完成年均6000多小时的飞行保障任务,机务处连续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单位;任师装备部副部长后,他向民航学技术、学管理,为科学维修、精心维护飞机提供了基本遵循。

  近年来,他带领机务官兵圆满完成西南抗旱、玉树抗震、舟曲抗灾、世博会、亚运会等飞行保障任务,确保了每一架次飞行的万无一失,续写着该师连续59年重要任务飞行无安全事故的纪录。

  “飞行安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影响飞行安全的事,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徐建平给自己也给机务人员定下了“参照系”。

  2003年,该师一架飞机送国外大修,因为部分部附件寿命统计方式与外方不一致,对方提出必须更换相关机件,导致维修经费大量增加,大修时间也因此延长了6个月。这件事对徐建平触动很大,他决定开发全新的飞机部附件数据库,将每架飞机的所有寿命件数据都录入计算机。

  然而,每架飞机有上千个履历本、好几万的数据采集量,加上多次串件,在队所有飞机的相关资料,要全部查清并输入数据库,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经过80多天的艰苦努力,硬是把摞在一起有10多米高的飞机部件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最终实现了飞机部附件质量监控数字化管理,使检索周期由16小时缩短为3分钟,为后续机队的使用和大修提供了准确可靠信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在战友的眼里,徐建平把飞机看得比生命还重,绝对不可以降低工作标准,绝对不能打破“故障不过夜、故障不上天”的铁律。

  2003年,徐建平带队到国外监修飞机,检测过程中发现液压系统压力不稳,他当即提出质疑。外方专家说,这不算什么问题,也不影响飞行,我们不予考虑。徐建平一听就急了:“任何隐患都不能跟着飞机上天,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不接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厂家只得排除了故障。为了一些小问题,他跟不少人红过脸,甚至拍过桌子、摔过杯子。面对误解甚至质疑,徐建平平静地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原则面前就要敢于较真,你不跟问题较真,问题就跟你较劲。”

  徐建平的“倔”脾气,在全师是出了名的。有时,即使飞机上的一根保险丝没打好,他都会火冒三丈;即使检测某个数值在允许范围内,哪怕相差万分之一,在他那儿也过不去。他经常对机务人员讲:“要把这些零散部件组合起来再飞上天去,一个螺丝少转半圈都不行。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准确无误,飞行安全才能万无一失。”

  徐建平是机务战线公认的首屈一指的“一专多能”技术尖子。只要是他负责的机型,不管哪里出了故障,都难不倒他,再复杂的问题在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2001年7月,一次飞行结束后,飞行员王邹平向徐建平反映,飞机纵向操纵时,驾驶杆移动力量不均匀,偶尔会发涩。徐建平听完二话没说,直接钻进技术舱。还没等机组离开,他就追上来说:“原因查清楚了,是操纵钢索通过密封舱交接盒时润滑不良造成的,我马上组织排故。”看到飞行员惊讶的表情,他就在地上娴熟地边画边讲了起来。第二天,徐建平一见到机组就兴奋地说:“大家放心飞吧,昨天的故障再也不会出现了”。原来,徐建平不仅排除了故障,而且组织人员对同型所有飞机进行了普查,并及时改进了维护规程,将密封盒注油周期由原来的900小时缩短为300小时,彻底消除了这类故障的“病根”。

  作为一名机务工作者,徐建平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28年来,他检查排除各类故障隐患累计千余起,为确保飞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牺牲我个人的点滴幸福,能换来飞行的绝对安全,我无怨无悔。”(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