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2年,他默默帮助一个回族家庭走出困境;18年,他从一名懵懂的湘西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特种兵,参加国际侦察兵竞赛,赢得唯一大奖。他就是兰州军区某部雪枫团副团长何健。
12年,他把一个回族困难家庭当作自己的家
2011年“七一”前夕,正在部队集训的兰州军区某部雪枫团副团长何健(上图。资料照片)接到一个电话:“好兄弟,向你报告一个喜讯,我入党了!”打电话的人叫李少军,是宁夏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村的一位回族残疾人。
1999年,何健偶然得知李少军身体残疾仍笔耕不辍,从此便和李少军一家结下不解之缘。“塑料纸糊的窗子、熏得漆黑的墙壁,白发母亲和残疾儿子……”第一次见面,李少军一家的困难超出了何健的想象。他立刻掏出口袋里仅有的300元钱放在桌子上,握着李少军母亲马兰花的手说:“阿姨,您要不嫌弃,我认您做妈妈,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看到李少军瘫痪在床行动不便,何健便帮他按摩肌肉,为他打气鼓劲儿。知道李少军喜欢文学创作,何健为他买来了轮椅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与地坛》等励志书籍,鼓励他勇敢面对厄运,顽强生活下去。
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何健一件件为李少军家添置,还手把手地教李少军打字。每逢周末,何健总会“回家看看”;遇上古尔邦节、开斋节,他还会带上羊肉、蔬菜、水果等;出差到外地,他必定要给回族“妈妈”带几样土特产。
2004年,何健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在南京读研究生期间,他把寒暑假分成两半,一半回湖南湘西老家陪父母,一半回宁夏看“亲人”。“我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躺在床上的残疾爸爸,一个是部队里的解放军爸爸。”李少军的孩子李佳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2007年9月,准备结婚的何健已经发了请柬。可得知李少军为出书犯愁,他悄悄拿出准备用来结婚的4.5万元存款,支持李少军出版了凝聚其多年心血的作品集《坐在阳光里》,而自己的婚事只能向后拖延,这样的拖延前后有4次。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何健家乡的吊脚楼被大雪压垮,母亲的左腿被砸伤,做手术需要4万元钱。哥哥打电话向何健筹钱,何健如实把资助李少军出书的事告诉了母亲。最终,母亲选择了保守治疗。
为了帮助李少军自食其力,何健花了1.6万元在镇上盘下一个店铺,并多方筹措到3000多册图书。2010年2月5日,峡口镇阳光书社开业,李少军一家在这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12年间,何健共资助李少军一家约20万元,可他却说:“感情不能用金钱换算,幸福也不能用物质衡量。谁会算计自己给家里花了多少钱呢?”
2009年,李少军被评为“宁夏残疾人自强不息模范”,马兰花当选峡口镇“五好母亲”,李佳伟被宁夏大学附中录取。何健,一位汉族军人为这个回族之家默默奉献了12年,这样的奉献一直在延续……
18年,他成长为征服国际侦察兵竞赛的特种兵
2002年,一部电影《冲出亚马逊》让全国人民印象深刻。它正是以1999年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为素材。谈起那段经历,何健说:“在丛林中伪装,穿上厚重的伪装服,站起来像一棵树,卧倒了如一丛草。真实的训练比电影所表现的要残酷得多。”最终,参战的1000名“敌人”没能找到何健的踪迹,他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这场赛事的最高荣誉。
如今的共和国特种兵,当年也只是一位懵懂的农村青年。1993年,何健离开家乡湖南湘西参军入伍。刚入伍时,何健体能很差,每次跑5公里都是班里最后一名。手榴弹的杀伤范围是25—30米,他扔出的手榴弹不超过10米。
差距没有打垮何健,而是让他加倍努力。每天早上,战友们还在睡梦中,何健已经奔跑在训练场上。“别人投弹练习10枚,我就练100枚。别人跑5公里,我就跑15公里。”那段时间,因反复练习投弹,他的右胳膊肿得拿不动筷子,只能用左手捏着勺子吃饭。一个月的坚持,何健的投弹距离延伸到72米,创造了全团纪录;5公里跑,从最后一名到肩扛四支步枪跑在最前面。
1998年,兰州军区接到命令,选拔优秀官兵参加国际侦察兵竞赛。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158名军人再经过一场场淘汰赛,由最终胜出的6名军人代表中国参加比赛。
何健入选集训。在山东烟台训练期间,他背上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脓疮,每天35公斤重的装备压在伤口上,疼得钻心。为了不影响训练,何健用纱布和绷带将伤口层层裹住,外边加裹一层塑料薄膜。每次训练回来,纱布拆开后都是触目惊心的鲜血。当时,淘汰赛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为了坚持到最后,何健找到军医,恳求军医把这块脓疮挖掉。因为伤口在脊椎旁边,怕影响体能,何健坚决要求不打麻药。手术中,他咬着毛巾,任尖刀一刀一刀地刮去皮肉,一声不响地撑到了手术结束,军医含着眼泪为他包扎了伤口,发现那条毛巾已经完全被咬烂。
最终,何健从158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中国军人出战的6名特种兵之一。之后,在那场被各国军方称之为“没有死亡的死亡竞赛”中,经过4天3夜的长途奔袭,在“假设敌”地毯式的搜索下,何健只身一人冲过了安全线,获得了唯一一座“卡列夫”勇士奖。(记者 周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