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成功完成5000米级海试任务,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并获得了大量视像资料和近底微地形地貌测量数据。目前,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母船“向阳红09船”正在返航途中,预计8月17-18日间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北京时间8月1日上午12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在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完成第五次下潜科学考察与试验任务。至此,本次海试共进行了5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5057、5188、5184和5180米。获得了大量视像资料和近底微地形地貌测量数据,检验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各项功能指标与作业性能。
7月1日“向阳红09船”从江阴起航,16日到达位于东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预定试验海区E1区。本次海试共选择了三个区域作为潜器下潜的试验海区,分别为E1、E2和E3区,其中E1为首选区,E2、E3为备选区。到达首选区后,由于海况持续恶劣,无法满足潜器下潜条件,且短时间内海况难有好转,海试现场指挥部决定,将下潜试验海区调整到E3区进行。
7月21日,潜水器在位于东太平洋国际海域的E3区实施了第一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米,初步验证了经过技术改进后的潜水器水下性能,为随后冲击5000米深度奠定了基础;
7月26日,在E3区开展了第二次下潜试验,潜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最大下潜深度达5057米,潜水器在水下完成了多次坐底,开展了水下照相和摄像;
7月28日,潜水器在位于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E2试验海区进行了第三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潜水器坐底作业时间长达210分钟,共进行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作业,获取了近底精细地形资料;
7月30日、8月1日,到达中国大洋协会勘探合同区E1后,潜水器分别进行了第四、五次下潜任务,开展了生物、微生物、沉积物、多金属结核取样,两次在海底成功布放标志物,进一步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和稳定性。
国家海洋局官员4日表示,当前,国际海底管理局已经核准了中国大洋协会提出的位于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1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申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投入应有后,将对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开展科学考察,资源环境调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正在返航途中的“向阳红09号”船已安全航行33天,航程6275海里,预计8月17-18日间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为了保证这艘已有33年船龄的深潜试验母船能够安全无故障航行,船上轮机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检修维护工作,为此次海试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