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称灾难能凸显被忽视真相 调查处理应公开透明

2011年08月05日 10:1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

  “事故发生,是因为对存在的隐患治理不彻底、不认真、不坚决”。4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针对当前热点做如此分析。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谈到如何吸取 “7·23”事故教训时,也要求不得随意压缩铁路建设项目工期,并要求全面排查和整治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网上,“晒晒我们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正成为近期网民们一个热议话题。

  正如国家安监总局3日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是“异常痛心和忙碌的一个月”。面对沉痛教训,从政府到公众,纷纷痛定思痛,寻求对策。在焦灼的目光中,“隐患”成为一个焦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六大措施中,“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排在第一位。

  灾难是一面镜子,虽然残酷,却能照出真实问题,使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被忽视的真相凸显于眼前,也在人们的心里制造着不安与恐慌。人们从北京、深圳地铁扶梯突然逆行的事故,看到了电梯质量和维护的隐患;从京珠高速客车大火致41名乘客死亡的惨剧,看到了携带易燃物的隐患;从上海特大火灾事故,看到了社区消防存在的隐患;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看到了座位没有安全带、出事后包厢门打不开、缺少救生锤、信号设备有缺陷等隐患……

  不管是事故中自动浮现出来的隐患,还是人们受到事故的警示主动发现的隐患,既是威胁安全的现实隐患,也是冲击人们对公共安全信心的心理隐患。比如,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许多网友纷纷在微博上表示“心有余悸”;铁路、公路上的故障、事故不断,影响着人们出行时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安全生产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何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如何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继续稳步前行?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动人民力量,借助群众无所不在的雪亮眼睛,真诚倾听百姓对公共安全的各种意见,善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化危为安。这不仅因为,公众作为“体验者”,晒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目光如炬地指出了真实问题;更是因为,在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隐患的背后凝结着社会关切,影响着安全预期,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

  信心是完全可以重拾的。1998年,德国城际高速列车也发生了死亡101人的惨剧。事故发生后,德国铁路公司进行了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努力改进技术,严格规范。而今日,高铁仍然是德国人出行的首选。

  因此,事故发生了,需要对公众疑虑和关切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让调查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使公众得到真相;对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厂家问题、腐败问题等一追到底、毫不手软;查清事故原因,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堵住安全漏洞,增加安全系数,帮助人们找到安全信心的生长基点。(詹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