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不是以天计,甚至不是以小时计,而是分秒都有信息在传播。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要学会赶得上微博的速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并特别强调,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最近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群众的高度关注,中央出台的新意见,无疑有着极强的针对性。重大突发事件考验各级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应对得当,才能提高公信力,打消公众疑虑,消解社会隐患。
所以,公开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或形式,关键要赢得公众认可,那怎样的公开才会被民众认可?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公开要“及时”。在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不是以天计,甚至不是以小时计,而是分秒都有信息在传播。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必须要学会赶得上微博的速度。
长久以来,有关部门习惯“事故处理完了”再说,这在公众接触信息渠道有限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在如今的微博时代,没有权威的消息及时发布,“小道消息”就会迅速传播,可能误导民众不说,还会给事故后续处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转变思路,习惯“边处理事故边发布信息”的方式。
这里的“及时”,还不仅是尽快说出政府自身想说的东西,而是要“回应社会关切”。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往往会有各种“小道消息”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微博时代,因为人人都拥有传播渠道,“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更是惊人。但必须看到的是,“小道消息”传播的内容,往往也是民众“关切”的内容。
对付这些“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回应。“小道消息贩子”能用的各种工具,比如微博,官方同样也能用。在今年日本地震之后,因为谣言滋生,国内曾有短期的抢盐风潮,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通过微博等途径及时解释辟谣,就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效果。
另外,在微博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媒体化,感知到的信息形式不仅是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看到的不仅是政府部门发布的内容,甚至还有新闻发言人的面部表情。政府部门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必须适应这种全方位的考验。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新闻发言人的不当措辞、不当表情,都可能损害信息本身的公信力。
现在,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热点事件,似乎缺乏基本的舆情应对方案,有些部门即便有信息公开的良好意愿,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公开,结果社会效果不佳。所以,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明确具体的流程和责任,该“一把手”出面的时候,绝不能靠新闻发言人来“顶缸”。
公众期待的就是一种“及时”的诚意,是政府发自内心想把真相公诸于众的一种意愿和努力,意愿有了,努力到了,哪怕稍慢半拍,社会同样会买账,公众同样会信任。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和官员已经开通微博,期待这股“微博潮”能在政府部门更广泛地扩散,回应民众期待。(陈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