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14地市“换帅” 进入党政班子密集调整期

2011年08月10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上月底,省委发出佛山、湛江、揭阳等地干部任前公示通告一周后,相关各地根据省委决定先后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新的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任。

  前不久,省委推荐刘悦伦、王中丙、陈绿平任佛山、湛江、揭阳3市市长候选人,李贻伟任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这是在年初密集调整地级市党政一把手之后,广东再次调整地级市党政主要领导。实际上,广东已经进入了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密集调动期。据记者统计,自去年4月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广东共调整14个地市的党政一把手,占全省地市数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注意到此轮人事调整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广州“区官”受青睐

  在这一轮全省地级以上市党政一把手调整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在广州曾担任区(县、市)级党政领导一把手多位受到重用,出任地级市党政一把手。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经济总量大,是全省的政治中心,城内各区各有特色,如花都区以皮革、汽车制造闻名,番禺区以广州大学城闻名全国,增城的汽车制造、牛仔服装、精细化工均非常有名,天河区商贸物流高新科技产业发达。干部成长的平台比较好。

  如在此轮调整中,薛晓峰从广州市委常委、萝岗区委书记任上调往中山,现任中山市委书记。朱泽君从增城市委书记任上提拔至梅州任市长。最近,刘悦伦从天河区委书记任上作为市长候选人调至佛山,而曾任花都区长的王中丙作为市长候选人调至湛江。

  而早先,曾任白云区长、芳村区委书记的陈耀光,从广州市政府秘书长任上调至湛江先后任市长、市委书记,现任省国土资源厅长。

  刘悦伦:洋博士再做“转型推手”

  “佛山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以前从没有想到过会有机会来佛山工作。”出国念过博士、当过国企老总的刘悦伦,从政14载。目前,他的新职位是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

  今天,佛山已经是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五的制造业大市,产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矛盾。佛山人正在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四化融合”中,建设“智慧佛山”,实现转型升级。

  和博士陈云贤一样,洋博士刘悦伦曾数次成功担任转型“推手”的角色。他惯以世界眼光借鉴国际经验发展经济。2005年9月28日,广州市萝岗区成立,刘悦伦出任首任区长。在任期间,刘悦伦借鉴国外通行的“立体招商”、“行业招商”的模式,使开发区成为500强投资的热土。去年8月,从“老区”荔湾调任以CBD为核心的天河区委书记后,刘悦伦顺利通过亚运大考,提出CBD立体营销的概念,成立天河区CBD管委会。

  履任佛山对刘悦伦来说,是继往开来。他说,“佛山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我的任务是继往开来,是贯彻落实,将以往历届领导班子创下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辉煌。”

  王中丙:广钢走出又一个“钢铁”市长

  “我将从这里起步,接过前任市长的‘接力棒’,沿着历任市长们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足迹继续前行。”8月5日上午,湛江市干部大会召开,新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王中丙作出庄严承诺。近日,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决定任命王中丙为湛江市代理市长。

  作为省内著名的钢铁专家,王中丙此前在广州钢铁行业工作15年,直到2002年调任广州市花都区委副书记。由于在钢铁行业的杰出贡献,1999年王中丙被评为广州十大杰出青年。记者注意到,作为广东的重量级企业,广钢此前走出过不少干部,如现任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现任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王中丙从企业调任花都区之后,很快担任花都区区长,直至2007年8月调任省发改委。在此期间,花都成功引进日产汽车,花都汽车城集聚上百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示范区。

  2008年7月,按照省委“双百”干部计划的安排,时年45岁的王中丙来到湛江,就任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但仍保留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的职务。

  目前,湛江正全力以赴推动中科炼化项目早日动工建设,钢铁专家和这些项目结下的不解之缘将继续延续。

  朱泽君:在梅州继续打造主体功能区

  朱泽君是一名“超级导游”。从前在增城如此,到了梅州仍是如此。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刚从梅州市代市长位置“转正”不久的朱泽君,就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从梅州走出了叶剑英元帅,23位院士,240多位全国各大高校的校长或书记,470多位国共两党的将军……”

  很多到过增城的人,也听过朱泽君妙解“增城经”。比如,他曾说增城追求公园化,变“在城市中建公园”为“在公园中建城市”。在增城,朱泽君的中心工作是打造主体功能区,这一思路,让工厂密布的珠三角有了增城这块“绿洲”,生态怡人。

  如今,他将这一经验移植到了梅州。今年1月,朱泽君在做梅州市政府报告时表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梅江区为优化开发区,以发展城市经济为重点。梅县、丰顺和五华为重点开发区,主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度假等服务业。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为生态发展区,大力发展保健疗养、休闲度假等“慢生活”产业。

  薛晓峰:广州“知识城”移植中山

  曾主政广州开发区的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深深懂得战略平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曾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广州有中新知识城,深圳有前海湾,珠海有横琴新区,东莞有松山湖,中山靠什么战略平台带动发展?”

  中山发展比较均衡,但城区的首位度不够高,对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薛晓峰认为,有必要培育能够带动全局发展的新增长极,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鉴于此,中山计划整合孙中山故里和东部沿海区域资源,与大型央企密切合作,规划建设“翠亨新区”。中山还将借助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机遇,建设粤台两岸文化产业园、孙中山故里国家5A级景区等一批载体,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这与他在广州开发区工作时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在他的积极奔走下,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继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之后的又一个大型合作项目——“知识城”,落户广州开发区,成为广州经济新的增长极。

  人事新局展粤东亮点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轮调整中,多位在粤东地区出生或工作的干部得到重用,出任党政一把手。如陆丰人郑振涛去年底从韶关市长任上提任韶关市委书记,近日,揭阳市长陈奕威调任惠州任代市长,而汕头人陈绿平从省民族宗教委主任、党组书记任上作为市长候选人调任揭阳。

  人事新局印证了一个事实,粤东迎来转机,呈现科学发展的喜人势头。

  陈奕威:从石化新城到石化大市

  昨日上午,惠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召开,决定任命陈奕威为惠州市副市长,代理市长职务。

  从揭阳这个石化新城到石化大市惠州,揭阳前市长陈奕威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曾评价揭阳的干劲已经成为粤东发展的新亮点。陈奕威也是近年来从这个新亮点走出来的又一位新市长。2008年,时任揭阳市委书记万庆良升任广东副省长,两年后调任广州市长。

  这是49岁的陈奕威第一次离开粤东大地任职。此前,陈奕威已在粤东四市中的汕头、潮州、揭阳先后履职。1981年陈奕威毕业于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后,到潮州市总工会庵埠办事处工作了4年。随后,在潮州、汕头的共青团系统工作了9年。1999年起,主政南澳4年。2008年初提拔为揭阳市长。

  近几年来,揭阳大项目不断。从首期投资585亿元的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到投资102亿多元的中海油LNG一体化项目,揭阳已成为粤东一个快速增长点。而惠州是广东有名的石化大市。从粤东欠发达地区揭阳到惠州,对陈奕威的任用,应有深意。

  陈绿平:“铁人”调任揭阳代市长

  陈绿平调任揭阳代市长,是作为汕头人的他首次回到粤东地区任职。此前,陈绿平主要的任职轨迹是华南师范大学、省人事厅、韶关、省民族宗教委。

  48岁的陈绿平曾有“铁人”书记的称号。2002年8月6日至10日,特大洪涝灾害席卷韶关,造成该市严重经济损失。此时,陈绿平从省人事厅调任韶关市委常委、乐昌市委书记不足半年。接到灾情报告后,陈绿平立即赶赴九峰、两江重灾区指挥抗洪救灾,并在一线奋战3天3夜不离岗,创造无一人死亡奇迹。

  两个月之后,韶关乳源、乐昌、南雄等地大部分地区再遭“10·28”持续强降雨袭击,交通中断,多处塌方,全市房屋倒塌400多间。灾情发生后,乐昌市委深夜紧急成立抗洪救灾总指挥部,动员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洪救灾,受洪水围困的5.1万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不仅善于应对危机,陈绿平对基层亦十分关注。2003年,作为韶关市委常委、乐昌市委书记,陈绿平在乐昌发起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活动,为群众解决了3000多个实际困难。

  2009年,省民族宗教委对口帮扶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在当地成功探索发展“一村两品”——蚕桑和油茶。

  近年来获提拔的广州“区官”(不完全统计)

  姓名曾任职务接任职务现任职务朱泽君增城市委书记梅州市市长梅州市市长薛晓峰 广州市委常委、萝岗区委书记 中山市市长 中山市委书记王蒙徽番禺区区长汕尾市市长 云浮市委书记陈耀光芳村区委书记 广州市政府秘书长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悦伦 天河区区委书记 佛山市市长候选人 佛山市市长候选人杨浩明黄埔区委书记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市(区)委书记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中丙花都区区长 省发改委副主任 湛江市代市长 本栏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周志坤 雷辉 实习生 谢美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