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珍惜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骆家辉管道”

2011年08月15日 16:1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任美驻华大使骆家辉来华赴任了。骆家辉14日在北京说,美国和中国有着极其重要和复杂的外交和经济双边关系,这一关系有挑战,但是也有扩展合作和协作的极大希望。他承诺“继续扩展美中两国在关键双边和国际事务上正在增长的合作”(见中国新闻网2011年8月1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认为,选择大使时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够起到“管道”的作用。

  “骆家辉管道”有什么特点?有位老资格外交家云,“对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来说,派大使出使他的祖籍国.,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见新华网2011年3月12日)。骆家辉说,“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们的孩子,我们本人都直接代表美国以及美国作为自由、平等和机会之土地的希望。”不言而明,即使戴着 “美国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的头衔,骆家辉仍是美国人,是美国政府的政治人物,捍卫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需要清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向中新社记者透露,官职更高的骆家辉具有宏观战略视野,派其担任驻华大使也显示出中国对美国战略意义尤为重要。依笔者之见,时下“骆家辉管道”,从某个角度而言,恐怕更是美国的“亚洲战略大使”。

  2010年底,美国总统访日时曾发出过要当一回“太平洋总统”的话。当时,不少人们以为是戏言,然而,仅八九个月时间来看,美国的亚洲战略部署也初露端倪。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倾向于认为,只要有利益和兴趣,任何地区(领土)争端和分歧的存在与否都是美国主导秩序的一部分。“骆家辉管道”就是在这样的情势形成的。骆家辉即使至今没有对外发表过关于美国亚洲战略的言论,不过,作为驻外大使,肩负着国家使命,这一点是众所周知不难理解的。

  “骆家辉管道”与其他美国驻华大使管不同的是,它有三个背景,一个是他的华裔家庭背景,一个是担任过对华贸易比重很高的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州长,另一个是担任过美国商务部长,参加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可以肯定的说,骆家辉对于中美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关系是深刻的,对于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体会是切身的。

  可以说,奥巴马提名骆出任驻华大使,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要借助其商业外交经验,在实现美国亚洲战略和对华贸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策略,为美国谋取更大利益。

  美国不少驻华大使,在任上都根据美国政府的精神,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中美关系作出了有益贡献。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既需要理性看待骆家辉,更要珍惜骆任驻华大使这一机会,珍惜“骆家辉管道”,通过骆这个管道,使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奢望骆在每个问题上都为中国人讲话实属异想天开,但应相信在处理中美矛盾问题上会较多理解中国人的感情,在中美之间能更多地取得共识,扩大公约数。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世界性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不能靠一两次会谈,靠一两个会议,靠一两个人,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确立了中美未来十年稳定发展的框架。驻外大使就是两国长期努力的途径和桥梁。

  实际上,华裔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见证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深深的谋略和用人上的不拘一格。尽管摆明是要为美国利益特别是亚洲战略而来。但是,也应看到,对促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管道”。骆家辉有着中华血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中国人想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中国人不应奢望骆家辉会完全按照中国人的意愿办事,但采取无动于衷,被动应对的态度也于中美关系无补,需要更大的雅量迎接骆的赴任。

  美联社的文章也认为,骆家辉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有两大优势。首先,身为现任商务部长的骆家辉,“帮助建立起更多中美间的经济关系”。在其任内,去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大幅增加了34%。对于正面临众多难题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增加出口、创造美国国内就业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求实之言。14日下午,骆家辉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会见媒体并做简短致辞时说:“我期盼与中国政府共同努力实现这种希望,但更重要的,创建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均追求的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

  中国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和成本,确保其和平崛起?或如何才能使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延续更长?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是世界老大或老二,而是发展,而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环境,对于中国人而言,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与骆家辉大使有理有利有节进行交往才是第一重要。

  因此,在骆履新赴任之际,笔者直言,珍惜“骆家辉管道”很重要。(冯创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