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信息化战场“娘子军”:攻克山头需寂寞坚守(图)

2011年08月19日 09:1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信息化战场“娘子军”:攻克山头需寂寞坚守(图)
俺在里面 郑希胜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京战区,近年走出一支科研“娘子军”。

  穿过信息化战场的“硝烟”,她们交出一份傲人的答卷:取得重大科研成果4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8项成果填补军内外空白;而完成这一切,时间仅仅几年。

  从“世界之巅”起跳

  2010年3月,广州。

  珠江宾馆学术厅内,23名院士和专家评委一字排开,评审南京军区某部工程师严利珍研发的一项成果。

  “这项技术在全球属顶尖领域,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你们怎么能形成一套如此完备的技术体系?”评审席上,专家们经过合议,问严利珍。

  严利珍的陈述,使大家的目光由怀疑变成赞许。最后,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世界初露端倪,该技术是构建全球信息领域的关键一环。当时20岁出头的严利珍敏锐地抓住这一环,着手攻关。严利珍建起全军第一个专项模拟实验室,和项目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鉴定书上,金怡濂院士写下:“设计思路新颖,技术先进,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之所以敢站在“世界之巅”起跳,是因为她们心中始终有个对手。

  几年前,一道填补高速网络建设研究空白的课题摆在“娘子军”面前,高级工程师吴京苑主动请缨。有人泼冷水:“这可是世界级难题,全军都没人敢啃这块硬骨头。”

  吴京苑不信这个邪。她不分昼夜,一次又一次验证。试验报告在桌上逐渐堆积成山,终于创造奇迹:实现全军首家技术突破。

  最值得骄傲的“桂冠”

  尽管不少科研成果获得全军的最高奖,但在她们眼中,成果能运用到部队第一线,才算夺得最值得骄傲的“桂冠”。几年前,工程师张芋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人劝她:“准备评审材料,赶紧报奖吧。”张芋摇了摇头:“获得成果,关键要看能不能在一线应用。”为检验应用成效,刚刚怀孕的张芋上高山、下海岛,在荒凉甚至是无人值守的调试点列装、联调。百余天里,张芋行程2300多公里,用她那双灵巧的双手搭通未来战场的“神经”,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可也就因为这一“耽搁”,张芋错过了申报奖项的最佳时机。事后,有人说她傻。张芋听了淡淡一笑:“我的成果在一线得到运用,这是我得到的最高褒奖!”

  攻关不分主角配角

  这支娘子军可谓“群星璀璨”,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大腕”。而在她们的攻关词典中,却没有主角配角之分,当什么,统统服从于部队作战保障需要。

  2008年5月,严利珍带领专项小组对新型通信平台进行研发,半路突遇“拦路虎”,急需一种分析技术作支撑,而小组成员无人能够胜任。这时,有人提出请该领域的“首席专家”吴京苑来支援。吴京苑当时也正担纲一项重要课题研究,请她“加盟”当配角,她会乐意吗?没想到吴京苑接到严利珍的邀请,一口答应:“我听你指挥。”

  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团队协作的精神迸发出巨大的科研能量,同年底,喜讯相继传来,严利珍和吴京苑领衔的课题双双取得重大突破。

  “攻克山头,需要寂寞坚守”

  “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光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胸怀。”这是工程师贾英莉最欣赏的一句话。

  2006年,部队安排贾英莉负责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期研究,虽然贾英莉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学的是这一专业,但任务刚交给她时,贾英莉并不太情愿。她知道这一领域研究者少,研究周期长,能不能出成果是个未知数。坐上这“冷板凳”,何时是个头?领导找到贾英莉,动情地说:“这个难题如果没有人做,永远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瓶颈。”从领导期待的眼神中,贾英莉读懂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从此,她在这条路上开始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工作的难度自不必说,更让她感到苦楚的,是那一份难以言表的寂寞:面对关键技术节点,不但没人指导,就连可以交流的人也没有。然而,贾英莉心无旁骛,以超常的执著与定力,在这条“冷板凳”上一坐就是4年,取得令人称道的成绩。

  如果说,攻克信息领域山头需要寂寞坚守,那么,对来自社会的诱惑能否保持定力,对于这群科研女杰来说,同样也是需要跨越的“大山”。

  “娘子军”们大都学的是军地通用技术,不少掌握着“独门绝技”。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地方企业对这类人才“求贤若渴”,不断有待遇优厚的“橄榄枝”向她们伸来。

  一次,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华区总裁慕名通过朋友找到吴京苑,许诺“只要你来,我让你做副总,年薪你自己开”。

  吴京苑没有动摇。她牢记父母对她讲过的话:“人生价值不能用收入多少来衡量,事业有成就,对国家有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平兴中 倪敏芝 胡春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