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无底线炒作与“审丑”

2011年08月22日 14:1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公众将“卢美美”的绰号送给近期的“风云人物”卢星宇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彰显另一个新闻人物的影响力——她的名字叫郭美美。两个月前,这个90后女孩,因为炫富而意外引出了诸多惊天内幕,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微博时代的传播生态中,新闻人物各领风骚三五天然后迅速被遗忘,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网友们的关注点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容易被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想通过网络炒作而一夜爆红,难度系数显然要比以前高很多。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依靠无底线的炒作去迎合大众审丑情绪,并以此博取关注。

  上周,丑闻缠身的郭美美在沉寂数日之后“重出江湖”,正式以歌手的身份进军娱乐圈,她在让公众大跌眼镜的同时,想必也在淡定地勾画着自己的名利路线图。8月16日凌晨,郭美美在某音乐网站正式发布自己演唱的最新单曲《叮当Girl》,并同时在多个门户网站的微博中展开宣传性推介活动。尽管某网站以《厚脸皮无极限,郭美美自发单曲》这种措辞极“狠”的标题报道此事,尽管众多微博网友无情地向“歌手郭美美”扔去了“板砖”,她仍因此赚足了噱头——截至8月21日上午,该单曲已经被累计播放和下载410万余次。

  无论是唱功还是唱词,这首郭美美自己很满意的“单曲”几乎没有任何亮点,诚如网友戏言,她要是凭这首歌去参加“快乐女声”,肯定海选阶段就会被淘汰。但是,在歪风很盛的中国娱乐界,似乎只要一首歌的演唱者丑闻缠身且背后有一个深谙炒作之道的团队,他就能够迎合大众审丑情绪,进而具备“一鸣惊人”的潜质。

  尽管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但事实确实如此,无底线的炒作正成为某些人一夜成名的法宝,而各种肮脏的丑闻和负面新闻也都是炒作者实现目标的催化剂。总会有人通过炒作“颇具争议的话题”甚至丑闻来博取关注度和在名利场成功“套现”,仿佛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都不好意思归为“丑闻”或“炒作”之列。于是,“芙蓉姐姐”和“凤姐”红了,现在一个在国内开演唱会、代言广告并且到处演讲,而另一个则已经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继续以雷人雷语讥笑那些曾经讥笑过她的同胞;同样,尺度骇人的“艳照门”非但没有击垮车模“兽兽”的职业生涯,反倒让她身价暴涨,商约不断;所以我们自然也能理解,曾凭借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而被封为“史上最刻薄拜金女”的马诺最近再度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状告某网站侵犯她的名誉权,虽然毫无悬念地败诉,但也许,曝光率比审判结果来得更重要——其中玄机,你懂的。

  不过,郭美美、凤姐等人通过炒作成功“出位”或“上位”,别以为跟咱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对相关的爆炸性信息的好奇关注,对策划缜密的炒作信息的二次传播,甚至对这些“丑角”们跟帖指责,其实都在客观上帮助他们完成了自我实现。依靠那些隐蔽在暗处的公关公司,这些“丑角”们能够将关注度转化为营销资本,进而“变现”为经济利益——如今这个时代,早已并非只有好名声才能获利,臭名昭著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无良炒作屡屡跌破社会底线,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消极示范作用毋庸赘言,但我们或许同样应该反思的是,潜滋暗长的大众审丑情绪,是否也在无形中充当了“郭美美”们通往名利场的马车夫?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坚守理性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导向,不去响应各种五花八门的炒作(包括不点击不跟帖),让这些炒作自己“花开花落”、无利可图;当人们不再跟风关注,炒作成功的“示范效应”逐渐减弱,“示丑”炒作也就慢慢没有市场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就能复归了。(易艳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