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各部门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工资条例》出台时间再次被推后。据称,在《工资条例》草案中,最低工资以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规定遭到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反对,而有关“同工同酬”的规定,也没有找到令国企和相关部门满意的解决方案。(8月22日《济南日报》)
反对、争论不下的焦点,其实就集中在职工工资与职工权利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定得比较高也好,正常增长也好,都将增加企业成本,直接减少企业利润。而一旦“同工同酬”被法定下来,可以在劳动派遣工身上体现的剩余价值将减少一大块。那么,遭遇反对而难产就是必然的局面。
不论是在两会上,还是在立法的参与与博弈中,代表资方的声音总是让人倍感强劲——不但企业家的席位赫赫,而且从来不缺少为之代言的学者专家团队。而反观工人一方,不论议事席位,还是代言力量,都远不能与资方匹敌。
按说,代表工人说话的工会组织在这个时刻应该把工人声音带到利益博弈的平台上;当然,现在也没有依据说工会组织没替工人说话,但为何明显不敌资方以及“等部门”,这个问题很令人困惑。
实际上,劳动派遣制度已经给资方侵害劳动者权益留下了大量的空子可钻,而受益最大的恐怕就是国有企业,借机将原有的国有职工转变为劳动派遣身份,加剧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与此同时,这种制度也进一步巩固了国企高管层的“主人翁”地位。“劳动派遣工”基本权益尚难自保,遑论监督“主人”?而这正是国企经营者乐见的局面。
《工资条例》难产,一因民企税负重,二因工人话语权弱,这样的背景下,现行草案中的最低工资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当然很难通过了。(马涤明/文 陶小莫/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