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曲靖8月28日电 题:不放弃,因为这是我们生活的土地
作者 胡远航
“旱了种,种了又旱,为什么还一直种?”
“因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土地。”
28日一早,64岁的张宝姐就带着儿媳妇开始翻整砂石路边的一小块土豆地,因为干旱,原本应该收获的土豆却没能结出几个果。张宝姐向中新社记者念叨:“洋芋和苞谷都没得救了,我打算改种上荞麦,再看看情况。”
在她身后,马路乡半坡村的村民们都在翻整已绝收的玉米地,像高粱一样细的玉米杆沿着土路堆成了一座又一座小山,没能长出玉米粒的玉米棒子散落一地。
在去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后,由于持续的伏旱天气,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正经受着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罕见的夏旱。今年1-8月,马路乡月平均降雨量仅32.84毫米。
马路乡距会泽县城92公里,这个最高海拔达2652米的乡镇极度缺水。由于降雨偏少,山高坡陡,以及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当地适宜居住的地方90%以上无水源,全乡的人畜饮水、生产用水全靠水窖收集雨水。即使是正常年份,这里不少村子在枯水期也常常靠背水过活。目前,马路乡有近3万个水窖,为此被当地人称为“水窖村”。
“挖了这么多水窖,还是没水喝。”蹲在水窖前驱赶青蛙的徐天文说,尽管修了这么多水窖,却依然面临着和以前一样背水过活的日子。他打算补种上荞麦后,带2个儿子外出打工。
“目前,全乡有近7000人外出务工,数量还在不断攀升中。”马路乡党委书记乔虎告诉记者,乡里唯一一个10万方的水库蓄水仅8000方,近3万个水窖蓄水严重不足,如果再干旱下去,将很难应对接下来的枯水季节。
截至目前,此次夏旱共造成云南603.6万人受灾,148.3万人和97.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815.4千公顷,绝收面积92.7千公顷。面对日益加重的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于26日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面对无水可蓄的困境,水窖也无能为力。”乔虎坦言,抗旱救灾全靠政府买单显得不够现实和科学,外出务工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自救方法。而根据当地情况,他们一度想过接受专家提出的整体搬迁建议。
“山里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过的土地。老乡们对土地的执着,以及整体搬迁涉及的土地问题,让我们放弃了这个建议。”乔虎说。
和村里人一起忙着翻整玉米地的年轻夫妇聂伟、王开香,准备中秋节后前往昆明打工,他们向记者了解了房租、工资等所有有关打工的信息,但依然担心自己的未来。
“如果能凭本事留在城里也挺好的,但我不知道我们可以留多久。在城里,将来老了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王开香说,“城市回答不了我所有的问题,旱情缓解了我还是会回家种地。也许,我们未来的小孩他可以真正走出这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