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网:网络成长,如何摆脱“谣言的烦恼”

2011年08月30日 13:3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广西网友江某通过微博发布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传闻,迅速在网络流传,其骇人听闻的细节,不仅使当地螺丝粉店生意大减,而且造成了不小的心理恐慌。然而,经公安部门调查,“尸油煮粉”纯属虚构,造谣者已被行政拘留。29日下午,在新浪微博上有用户发布消息称,乌鲁木齐一架飞机被劫持迫降兰州。经人民网甘肃频道记者与兰州机场联系确认,此消息不属实。兰州中川机场工作人员证实:“经查没有此事”。

  就像计算机病毒有不同变种和版本,网络谣言作为一种病毒,也在不断变换着面孔和情节。近年来,从“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 “金庸去世”,到“谣盐”风波、国税“47号文件”……其负面影响所及,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信力,而且还超出虚拟社会的范畴,冲击现实社会生活,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层层阴影。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自古不绝。在微博、手机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沃壤。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网络谣言则是搭乘信息化便车的“插翅虎”。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尼克·史蒂文森所指出的,“随着社会的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传媒能制造出强大的‘信息螺旋’,在这个螺旋中,相关的事件自动集合成一个冲量,可能导致无心插柳的结果和无法预测的结局。”谣言一旦利用了网络的放大器效应,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社会危害将成几何数级的增长,误导着传谣习惯,助长着信谣心理,成为网络空间难以承受的“超级病毒”。

  谣言泛滥,既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网络新媒体的“成长的烦恼”。以微博为例,虽然其用户数井喷式地增至1.95亿,但依然是“测试版”,其发展刚刚起步。虽然微博信息和言论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它在促进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已经初试锋芒,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当此成长的关键阶段,就更应坚持正确方向,抵制网络谣言等病毒的侵害,呵护这一片宝贵的公共话语空间,让其在创新社会文明、丰富公众生活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

  从社会进步、网络发展的长远角度,净化网络环境,建设网络文明,正日益成为普遍共识。努力走出伦敦骚乱阴影的英国,开始反思网络谣言对社会的伤害;美国最近发布报告称,“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日本也拟立法制止网络传谣。而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从管理者到从业者,都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固非一日之功,但需时刻践行。对网络管理者来说,需要坚守“善待善用善管”原则,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尤其要大力解决谣言产生背后的信息封闭、公开迟滞、辟谣失当等问题;对4.85亿网民来说,需要坚守理性、客观、积极的立场,一事当前,明辨是非,不传谣,不信谣。谣言止于智者,这两个方面都行动起来,公共理性的土壤就会日益生长壮大,而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就会日渐萎缩,最终带来的,将是网络文明更加令人激动的发展前景。(李力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