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也存“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三大短板
网民纷纷表示,“政务微博”在发挥其“畅达性、高效性、亲和性”等诸多优势时,也暴露了“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三大短板。
网民“昊子的妈妈”说:现在有些领导和政府机关微博就是跟风而已,虽然开了帐户却不见经常更新,或缺乏实质性内容,不知道领导微博会不会重蹈领导博客和信箱的覆辙,只有“三分钟热度”,潮流一过就“人去博空”。
记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搜索发现,有一些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后就不闻不问,成了“空客微博”,至多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还有官员的微博中连篇累牍均为“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雷同内容。
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确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和机构微博呈现“僵尸微博”状态,甚至还有一些“政务微博”通过各种手段刷出“僵尸粉丝”,达到表面上的繁荣。“有的微博是官员或者政府机构跟风,有的就直接是领导要求。如果不是自觉自愿,要把微博经营好,真的不容易。”他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坦承,自己开通微博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私利的。“平时跟领导交流的机会不多,开通了微博,也能喊领导一声‘童鞋’,多好。特别是自己做了什么工作发个微博,也方便领导知道,比在会议上汇报强多了。”
网民“张本强”发表署名文章评论说,除了要看到政务微博遍地开花的热闹景象外,我们更要思考,微博问政应该问什么?怎么问?一些官员对“杯具”、“童鞋”、“浮云”等网络词语的使用轻用熟路,俨然已经变成了网络潮人。实际上,微博问政绝不仅仅是以政务之名、说些网络术语,如果指望使用网络语言提升微博的影响力,不过是本末置倒,混淆了标与本的关系。
“微博问政”路在何方?
相关政府官员、专家和网民认为,“政务微博”目前只是初具雏形,如何消除“三大短板”,不流于表层,如何真正发挥其核心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撑,需要寻找与民心的结合点。微博问政恰恰为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提供了一种便利。”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论坛上说,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微博产生的“核裂变”效应,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蔡奇说,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特别是有雅量倾听骂声。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
网民“梁江涛”说,活泼的语言、即时发布的速度、越来越公开的张力。这些革命性的改变不断出现在政务微博上,是微博博取眼球与粉丝的生命力。然而,网民的持久热情不是围观猎奇,不是“打酱油”,而是“微博不微”,即由它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超强实用功能以及其中体现的为民执政理念。
不久前,浙江、广东等多地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微博的学习和研讨,南京规定突发事件发生1小时内要进行微博发布,“倒逼”一些对于微博没有兴趣或者轻视的领导干部学习和使用微博。
一些网民说,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应当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处理好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充分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执政智慧,也体现出官员对群众的态度,这都是“政务微博”的“博主们”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事实上,“政务微博”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在牢牢把握公职身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否则谁听你的?最重要的是,拉近与网民的距离。”给自己贴上“老童鞋”、“苹果控”标签的蔡奇在微博里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