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近日在浙江杭州举行,诸多身为政府官员的“微博红人”到场,“政务微博”备受关注。
微博越来越火了。不仅网友们见面“言必称微博”,党政部门、乃至一些高级干部也都投身其中,有的甚至成了“微博红人”。“微博问政”在不少地方已经蔚然成风,在推动政府工作、畅达民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在这热热闹闹的背后,也存在着“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三个短板。比如有的“政务微博”很少更新或者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官员微博”一门心思地晒政绩以向领导“邀功”,等等。
上述问题其实也不新鲜了。几年前,博客兴起之初,也曾刮起“博客问政”之风。一时间,“政务博客”遍地开花,让众多网友兴奋不已。而今蓦然回首,当年红极一时的好些“官博”却大都已成过眼云烟。再往前追溯,“市长邮箱”之类风行一时的问政听民意工具又何尝不是“一阵风”呢?因此,“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微博问政”恐怕又将会是一场浮云。
那么,如何才能补上“政务微博”的短板呢?迷信行政命令、习惯量化管理的人可能又会想到“定指标、下任务”等方式,比如规定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开通微博、平均每天要发布或回复多少条微博等等。可是,这种方式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如果发布的都是些无关群众痛痒的内容,或者回复的都是一些官话套话,那就依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甚至会让博友们更加反感。
其实,“政务微博”的价值不在于表面上的指标,而在于内在的服务。“政务微博”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而能否做到这些,从根本上取决于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如果真正心中装着群众,那就会格外珍惜微博这样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型平台,在面对众多热心建言或急切求助的群众时就不会产生功利之心。
说到底,如何对待“政务微博”是对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一个考验和检验。 (盛大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