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眼下,“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许多人认为,微博互动在干部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例如“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
“政务微博”究竟如何发展?实际上,“政务微博”绝不仅仅是以政务之名、说些网言网语来吸引眼球,如果指望通过增加“粉丝”(关注者)、提升微博影响来创造“政绩”,不过是本末倒置,混淆了标与本的关系。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无限新鲜能量,迅速成为“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碘盐抢购、饮用水抢购等多起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务微博”带来新鲜能量,却也是新生事物。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应当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智慧,这都是办好“政务微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党政机关无法回避新舆论场
【链接】“山大南门东边,据说发生警察殴打老太太致老太太下跪的事!”8月17日18时32分,一条来自山东济南、配有现场图片的信息出现在新浪微博,迅速被转发热议。事件现场,人群围观、交通堵塞,不满情绪在积聚。
20时15分,拥有上百万“粉丝”的济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济南公安”澄清:“打人狱警已扭送山大路派出所”。20时36分,又发布“市局迅速到达现场处置”信息,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两条微博,短时间内就被转发1000多条,评论700多条。随后“济南公安”接连发布消息,将事件处理全程向网络公开。
因为处置及时,网上网下的情绪发酵扩散得以纾解,一场来势汹汹的网络风波化于无形。
微博给党政机关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正面形象。某地物价部门的微博面对博友提问,回应“官方数据不容置疑”,网下惯用的口气在网上引发微词一片;一些政务机构的微博仅仅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甚至开通后就不闻不问,数天乃至数月不见更新,更别提与公众实时互动、回应关切了。
“这样的微博,还不如不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在网络时代,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相对,在微博、QQ群、贴吧、论坛等新兴传播手段形成的新舆论场中,党政机关已经没有回避空间,了解、学习并合理利用,学会不失语、不乱语非常必要。
在微博平台的话语环境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公开的。微博的开放性要求管理者时时刻刻不能懈怠,微博的交互性要求字字句句须摒弃盛气凌人的官腔官势。祝华新认为,党政机关必须转变旧有的身份定位、话语表达方式、乃至工作作风态度。对负面评论尤其应当宽容理性,最不可取的就是仅仅删帖,甚至关闭评论功能。